2023年我國國際海運量接近全球三分之一
在國際航運市場運行方面,2023年,世界海運周轉量100.3萬億噸公里,同比增長5.0%。分貨類看,干散貨同比增長5.2%;液體散貨同比增長7.2%;集裝箱同比增長0.8%;件雜貨及其他同比增長3.2%。
2023年,世界海運市場總運力達23.4億載重噸,同比增長3.3%,增速較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運力增速略高于海運量增速,但低于海運周轉量增速。
2023年,中國的國際海運量已近全球海運量的三分之一,長江三峽樞紐、西江長洲樞紐和京杭運河等船閘通過量再創新高,重點物資和國際集裝箱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沿海運輸是指利用船舶在我國沿海區域各地之間的運輸,具體而言,它指的是沿海各港口間的海上運輸。這種運輸方式圍繞著國家本土海域進行,其運輸范圍通常不跨越國際海域邊界。
沿海運輸不僅負責貨運業務,還涉及客運業務,是海運企業船舶在近海航線上航行,往來于國內各沿海港口之間,直接運送旅客和貨物的運輸業務。相對于其他運輸方式,沿海運輸的成本通常較低,這得益于其較短的航程和較高的運輸效率。
沿海運輸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為遠洋運輸集散貨物,還促進了沿海地區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同時,沿海運輸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船舶制造、港口建設、物流服務等,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呈現“一核、兩區、多片”的空間格局,形成了以上海、蘇州等城市群為“一核”引領,以長三角區域和珠三角區域為“兩區”協同發展,以環渤海區域、東南沿海區域、西南沿海區域“多片”共同發展的空間格局。
其中,長三角區域海港城市港口經濟增加值占到全國海港城市的44.7%,是我國沿海地區港口經濟最發達的區域。
2023年以來,國民經濟整體上延續了回升向好的態勢,支撐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長。2023年,全國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1.7億噸,同比增長6.6%,較上年加快5.3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沿海運輸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顯示:
2023年,沿海散貨運輸市場受到供需、成本、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總體呈現平穩回落的態勢。主要貨種貿易量小幅增長,運輸市場運力充足。
目前,我國沿海超過2億噸以上港口共有23個。其中,寧波舟山港吞吐量13.2億噸,位居沿海港口首位,也是全國唯一一個突破10億噸的港口。北部灣港、鎮江港、上海港、湛江港和福州港增速超過10%的港口,除上海港外其他三港主要得益于煤炭、金屬礦石以及鋼鐵等貨類的較快增長,上海港得益于集裝箱、礦建材料和鋼鐵等貨類的增長。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運大國之一,全球有相當比例的大宗海運貨物和集裝箱運輸與中國相關。中國的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顯示出沿海運輸行業的巨大市場規模。
從市場供需情況來看,沿海運輸市場需求旺盛,尤其是在煤炭、原油、集裝箱等貨物運輸方面。然而,隨著新船的交付量逐年增加,市場運力供給也在不斷增加,導致市場運力過剩,給航運公司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沿海運輸行業將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推動區域貿易和經濟發展。通過加強港口間的合作與協調,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沿海運輸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