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即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質和能量)或作用的總和。
我國生態系統呈多樣性,具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其中森林212類、竹林36類、灌叢113類、草甸77類、草原55類、荒漠52類、自然濕地30類。我國物種呈多樣性,我國已知物種及種下單元數122280種。其中,細菌界463種,病毒655種,色素界1970種,原生動物界2485種,真菌界12506種,植物界37793種,動物界54359種。
從生態環境部獲悉:2023年,美麗中國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
2024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公報顯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保持長期向好態勢。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標近3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28.6%。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全國優良天數比例為85.5%,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后為86.8%,好于年度目標0.6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2.3%、下降6.5%。
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優良(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9.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實現“八連升”,累計上升21.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7%,同比持平,“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7.9個百分點。重點流域水質改善明顯,長江、黃河干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海河流域水質由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重點湖庫和飲用水水源水質保持改善態勢,全國地下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生態環境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全國管轄海域海水水質總體穩中趨好。一類水質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7.9%,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比例為85.0%,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累計上升12.1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為7.9%,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3.4個百分點。
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生態環境行業的技術創新日益活躍。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在環境監測、治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新型環保材料、高效節能技術等也不斷涌現并得到推廣應用。
隨著環保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產業升級,生態環境行業正在向更加高效、智能、綠色的方向發展。例如,低碳改造、新污染物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清潔生產等環境技術正在成為新的賽道,引領行業產業轉型。同時,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也在推動生態環境行業的創新發展。
在生態環境行業中,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并存。一方面,企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方式來提高自身競爭力;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生態環境行業的健康發展。例如,在環保裝備制造、環境治理等領域,企業間的合作日益增多,共同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市場拓展。
想要了解更多生態環境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生態環境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報告對國內外生態環境行業的供給與需求狀況、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況、市場消費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研究了主要生態環境品牌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中國生態環境行業將面臨的機遇以及企業的應對策略。報告還分析了生態環境市場的競爭格局,行業的發展動向,并對行業相關政策進行了介紹和政策趨向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