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4-2029年健身房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分析,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線下健身和戶外場景受阻,依托于健身App、健身直播的居家健身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運動場景,線上健身滲透率持續走高,2021年達45.5%,全民宅家運動興起。然而,線下健身場景仍具備線上無法替代的價值:一方面,線上健身以教練對用戶的單向輸出為主,缺乏教學雙方的雙向反饋和互動;另一方面,線上健身以無器械或小器械為主,可以實現的健身內容有限。因此,專業的教練指導和豐富的健身場景體驗將為線下健身房帶來一定線上用戶的線下轉化,相比而言,新式健身房更具模塊化的課程服務對于線上健身用戶的靈活需求具備更強的匹配性。
傳統健身房的商業模式本身存在一定弊端:一方面,預付卡模式帶來的高押金、高負債使其現金流波動較大;另一方面,重銷售、輕服務的特征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后端的用戶體驗。因此,即便沒有互聯網底層技術改革帶來的沖擊,傳統健身房也可能陷入增長瓶頸。調研數據顯示,健身房用戶未選擇傳統健身房的原因多數與其重銷售、輕服務的運營模式有關,Top5主要包括對年卡付費模式的抵觸、對強制推銷的消極印象和對私教業務能力的不滿等。在傳統健身房模式弊端逐漸暴露的過程中,新式健身房逐漸嶄露頭角,行業迎來新的增長階段。
2020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強調“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培育數字體育、在線健身、線上培訓等新業態”,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迭代發展,新式健身房積極應用并打造自身技術壁壘,不僅擁有后臺交易系統、約課平臺和內容分享社區等數字化工具,同時也在嘗試智能健身系統與智能物聯等更先進的數智化健身軟硬件設備。調研數據顯示,對于更青睞新式健身房的健身房用戶而言,線上化應用使用方便、器械設備智能化程度高以及選擇和線上健身App同品牌的新式健身房三個原因排名靠前。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的支持驅動健身房更加精細化運營并受到市場認可。
隨著規范健身房消費的呼吁逐漸走高,中國發達省市逐漸帶頭開始落地相關對應政策的實施。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區先后推出相關管理辦法,不僅在辦卡冷靜期之內允許消費者在未開卡的情況下全額退款,北京市朝陽區更嚴格監管預付款核銷流程,保護消費者財產;國家體育總局同時推出相關資質規定,嚴格把關教練水平。“冷靜期”的政策規范,既削弱了沖動消費可能,也對健身房服務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為有效促進健身房行業合理、健康發展并積極保護消費者權益,國家對健身房市場監管逐漸趨嚴。
在健康生活理念逐漸普及和疫情后民眾體育鍛煉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日益增長的健康消費訴求帶動了健身產業新生業態的發展,資本關注度持續走高。而隨著近年資本市場趨于理性,相對頭部和輕資產的健身運動品牌投資確定性更強,更受資本青睞。因此,新式健身房成為資本重點關注的體育健身細分賽道之一,2015到2017年(新式健身房興起時期)以及2020年之后(后疫情時代),樂刻、超級猩猩等典型企業獲得資本的爭相加碼,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圖表:中國典型新式健身房品牌融資歷史
我國健身房行業起源于20世紀末,早期主要為富人消費,私教業務尚未興起,健身房也被稱為健身器械的“租賃所”。隨著加州健身進入大陸市場,私教服務和預售卡模式迅速普及,傳統健身房進入野蠻生長的掘金時代,業績飆漲、口碑下降。進入二十世紀一十年代,傳統健身房重獲客、輕服務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行業進入洗牌階段,開始探索更為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2016年以后,新式健身房和互聯網健身服務快速發展,行業進入內容為王、服務制勝的全新發展時期。
新式健身房指以碎片化付費為用戶收費方式、以課時費分成為教練主要收入模式的綜合類線下健身房。具體而言,在用戶端,月/次付卡的付費機制提升了新用戶的嘗鮮意愿,降低了老用戶的復購門檻;在教練端,重課時費分成的收入模式倒逼健身教練通過提升服務質量促進用戶復購、提升自身收入。此外,與重資產、重銷售的傳統健身房不同,新式健身房在門店運營模式上以輕量化運營為主,取消會籍顧問,主要運用數字化工具實現用戶觸達。新式健身房的出現助推了行業發展,促進健身房行業由傳統的“銷售驅動”向“服務驅動”轉變。
圖表:傳統健身房&新式健身房商業模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