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是一個復雜的電能生產、傳輸、分配和消費的網絡。電能經由發電端產生,經過升壓后通過輸電線路傳輸,最終再連入配電系統,經過降壓后輸入用戶端。電網是輸變電系統中用于電能傳輸和分配的網絡設施,是整個輸變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網投資主要多重因素驅動:電網建設要與國內用電量的穩步提升相匹配;國內電力資源分布不均衡,西電東送帶動電網投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過程中新能源接入比例增大,需要電網端進行與之相適應的調整;此外,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保障民生和電力安全建設也是電網長久以來的驅動因素。
全社會用電量作為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力和增長的重要指標,其增長速度與GDP的增速往往呈現正相關。2010年以來,全社會用電量與GDP增速均保持正增長,并且在2019年以后二者走勢保持高度一致。未來隨著我國經濟復蘇,國內電力需求預計維持5%左右增速。
從電力消費的結構上看,第二產業是電力消費的主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三產業的用電量占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在2023年,第一產業的用電量為12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第二產業的用電量為6.0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的用電量則為1.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盡管第二產業的電力消費占比高達77%,但第三產業的增長勢頭不容忽視,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正逐步提升。2023年,第三產業的電力消費占比達到21%,相較于2010年提升了9個百分點。
我國幅員遼闊,資源分布不均。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西藏等西南地區,而煤炭資源則主要分布在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等西北地區。風電和光伏資源同樣在西部地區較為豐富。與此同時,用電需求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為了平衡資源與需求,我國實施了"西電東送"戰略,形成了北、中、南三路送電格局:北線由內蒙古、陜西等省(區)向華北電網輸電;中線由四川等省向華中、華東電網輸電;南線由云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向華南輸電。
2012年以來,我國跨省/跨區域輸電量增速呈現出周期性變化:2012年至2015年出現回落,2016年至2018年增速再次上漲,之后2019年至2022年再度出現了回落,其增速增加和放緩的過程為2-3年,這與電網建設的周期相吻合。2023年,全國完成跨區輸送電量849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9.7%,跨省輸送電量1.85萬億千瓦時,增長7.2%。跨省/跨區域輸電量增速再次出現抬頭,或進入到新一輪加速周期。
圖表:我國跨省/跨區域送電量(億千瓦時)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各技術路線來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發展速度遠超傳統能源。我們選取各種技術路線發電量達到100TWh的時間作為起始,觀察其后續40年的發展,可以發現從100TWh到1000TWh,按照時長排序分別為:太陽能(8年),風力(12年),核能(12年),天然氣(28年),燃煤(32年),水力(39年)。從曲線斜率上可以明顯看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明顯高于其它能源。
我國清潔能源投資規模全球第一。2015-2023年期間,我國年均能源相關投資約8100億美元,其中新能源投資約6200億美元,新能源投資規模遠超其它國家和地區。
新能源在我國發電量結構中占比逐步提升。2023年,我國火電、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風電發電量分別為6.23、1.14、0.43、0.29、0.81萬億千瓦時,風光占比達到了12.4%。自2009年以來,風光發電占比不斷增大,尤其是在2020年以后,風光發電量提升明顯。
我國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量占比超三分之一。截至2024年5月,我國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14.0、4.3、0.6、4.6、6.9億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量占比由2009年的2.0%,增長到2024年5月的38.0%,在裝機容量上,太陽能成為火電之后的第二大能源形式。
220kV及以上的變壓器設備容量與新能源等電源設施的同步建設密切相關,與發電設備的裝機容量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2023年220kv以上輸電線路新增規模增加38130km,2024年1-5月新增8573km,同比增長12.51%。
未來隨著我國“雙碳”行動逐步推進以及全球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愿景下,新能源發電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建設與之相適應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在電網端進行配套設施的建設和更新,這將會在中長期拉動電網端的投資。
2008至2014年,電源投資和電網投資額占比大體相當,2015年開始至2019年,電網投資額占比最高達到66%,隨后電網投資相較電源投資有所降低,2023年電網投資額占比跌至35%,電網投資相較于電源投資存在一定滯后。2024年1-5月份,電網投資額累計為1703億元,同比增長21.6%,占比回升至40%左右,隨著對電力供應保障和新能源有效消納的重視日益提升,為實現與電源投資的協調發展,電網投資或將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