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中介市場作為連接保險公司與消費者的重要橋梁,近年來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根據公開數據,2020年全球保險中介市場的市場規模為3502億美元(以傭金收入衡量),預計到2025年將以6%的年均增長率增長至4573億美元。
在中國,盡管沒有具體的全球市場規模數據,但根據近幾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在逐年減少,但行業增速和份額都相對亮眼。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投資咨詢報告》顯示:
保險中介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保險中介市場主要由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兼業代理機構以及保險營銷員構成。其中,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包括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機構和保險公估機構。盡管專業中介機構在整個中介渠道中的保費收入占比較小,不到10%,但其在市場中的專業性和獨立性不容忽視。兼業代理機構和保險營銷員則占據了保費收入的主要部分,超過九成。
目前,我國的保險中介市場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有利的市場競爭環境,專業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保險中介人員的準入門檻較低,具有金融、精算、IT和管理等專業型人才相對匱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對保險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保險中介服務行業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保險保障,并愿意為保險支付一定費用。同時,消費者對于購藥的便捷性有較高要求,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藥品的購買和配送。
從業務機構上來看,中介業務來源絕大部分屬于資源型業務,市場型業務占比較小。保險公估市場中的兼并收購態勢顯著,機構中出現了顯著的兩極分化。
數字化中介機構依托互聯網公司和電商平臺的流量進行轉化,打造較強的觸達渠道。互聯網巨頭用戶基礎廣,強大的流量為其貢獻較強的觸達渠道,可與海量客戶建立直接聯系。
保險中介的存在,使得保險市場的信息流通更為順暢,保險交易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個性化的保險服務選擇。然而,由于保險中介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監管機構需要加強對保險中介的監管,確保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
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最新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法人名單。名單顯示,截止到2023年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法人名單數量為2566家,相較于2022年底減少了16家。
對于專業中介數量減少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監管部門在清理“三無”專業中介公司,對不符合規定的機構進行了清理和整頓;另一方面,互聯網和數字化催生了新型中介模式,從而呈現出中介總體數量減少,但行業增速和份額都相對亮眼的局面。
2023年,明亞保險經紀實現新單保費108億元,在總保費上突破200億元;2023年,永達理達成新契約標保21.26億元,營業收入達21.95億元,13個月與25個月繼續率分別達96%和91.62%;2023年,慧擇保險總保費58億元,同比增長18%,總營收12億元,同比增長3%。
“當前中介市場市場競爭激烈,高度分化,好的頭部公司蒸蒸日上,一般的公司勉力維持,差的公司搖搖欲墜。”王國軍表示。
雖然當前中介市場的競爭很激烈,但保險專業中介的挑戰還未結束。2023年下半年,人身險行業開始嘗試推行“報行合一”。
保險中介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互聯網和數字化催生了新型中介模式,為保險中介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此外,隨著保險行業的不斷發展,保險中介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專業化水平。
傳統的保險店鋪將與電商平臺合作,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銷售和服務。這將有助于提升保險中介市場的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保險中介機構將能夠提供更個性化的健康服務,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保險中介機構將逐漸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國際化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保險中介行業報告對中國保險中介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保險中介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投資咨詢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