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是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發展,出臺多項優惠政策,為小微企業發展保駕護航。近兩年來,小微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下降,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持續改善,這樣的改變,與民生銀行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的努力付出不無關系。據了解,民生銀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切實踐行國家普惠金融政策,深刻履行金融機構服務社會、服務小微的基本義務。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數據披露,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為64.5萬億元,較10年前增長超4倍。其中,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35.19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6.16萬億元,較2018年首次統計以來增長均超過2倍。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42%,較2017年末下降近3個百分點。
財報數據顯示,六大行全年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增速已連續兩年超過30%,在2021年、2022年各報告期末六大行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總額分別為6.47萬億元、8.54萬億元,同比增長35.64%、31.99%。2022年六大行發放普惠型小微貸款的平均利率的均值為4.025%,較2021年末的4.25%下降了0.225個百分點,而2022年11月末我國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是4.9%。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小微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分析
小微企業整體體量大,個體分散。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的一份疫情背景下的調研數據顯示,在調研的2,072個小微樣本中,集中展現為“320”特征,即年營收300萬以下占比91%;員工數20人及以下占比86%;批零、制造、建筑三大行業占比62%;經營時間3年以上占比69%。
從金融服務供給方來看,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等各類金融機構并存的復雜體系,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來源是銀行的間接融資。傳統金融機構是小微企業提供主力軍,此外還有非銀機構以及其他從事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科技公司等,這些公司以靈活性、便利性、高效性等諸多特點為傳統銀行間接融資提供補充。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只有讓小微活起來,才能帶動整個經濟興旺,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動力。當前,外部環境形勢嚴峻,多地疫情反撲,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小微企業規模小、基礎薄、抗風險能力弱,經營發展遭受多重沖擊,急需解憂紓困的環境和土壤。近兩年,國家持續加大扶持力度,實施更大規模普惠性、實質性減稅降費等穩企紓困政策,引導金融機構予以支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小微經濟快速復蘇、重煥活力。
展望未來,財稅和金融政策將繼續發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進一步為經營主體減負。
欲了解更多關于小微金融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小微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