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以“科技+文旅”為特征的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成為消費新亮點。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42家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名單,涵蓋旅游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工業遺產、文博場館、劇院劇場等,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有機融合文化創意等元素,讓游客深度介入與互動體驗,形成消費新場景。
據測算,“五一”假期期間,42家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實現消費總額超過2.2億元,吸引消費者超430萬人次。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智慧旅游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智慧旅游行業投融資規模為近幾年峰值,達到44.9億元;2020年中國智慧旅游行業共有6筆投資,投資規模為4.9億元,較往年有所下降,主要受疫情影響。從2020年國內智慧旅游行業投資數量分布來看,種子輪、天使輪、A輪 、B輪 、D輪 、戰略投資均有一筆投資。其中種子輪投資規模為0.02億元,天使輪投資規模為0.01億元,A輪投資規模為0.2億元,B輪投資規模為0.71億元,D輪投資規模為1億元,戰略投資投資規模為3億元。
智慧旅游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一方面,傳統旅游企業紛紛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出智慧旅游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新興科技公司也積極進軍智慧旅游市場,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尋求市場突破。雖然智慧旅游行業整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之間的發展差異仍然明顯。一些經濟發達、信息化水平高的地區在智慧旅游方面的發展相對較快,而一些經濟欠發達、信息化水平低的地區則相對滯后。
今年五一假日期間,安徽省黃山市西遞夜游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引入全息舞蹈秀、農耕互動體驗、數字秋千水簾、波光噴泉等互動體驗,讓夜間游覽的游客既因自然野趣放松,也一睹青瓦白墻在現代聲光電技術中展現的別樣靈動。
四川省成都市“東郊記憶”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持續舉辦超過60余場文旅活動,涵蓋音樂戲劇、藝術市集、文博展覽、共創藝術展等,日均接待游客超過11萬人,游客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1%,其中既有闔家來休憩的市民,也有拖著行李箱前來“打卡”的年輕人,整個空間假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150%。
假日期間,湖北省武漢市“夜上黃鶴樓”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舉辦“五一嘉年華”主題活動,特別定制的光影秀開場紅星飛舞閃耀,展現著勞動者的奮斗軌跡,給觀眾帶來震撼體驗。
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夜上黃鶴樓”接待人數同比增長55%,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92%。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分析,從假日消費來看,科技賦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效果更加明顯,應進一步培育一批文化屬性強、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性強的新業態,引導目的地城市、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創造更多面向新需求的旅游空間和消費場景。
數字化展示,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讓文物從束之高閣走向“觸手可及”。專家指出,智慧技術推動了博物館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加速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掀起了博物館文化展示的新浪潮,推進了博物館的現代化進程。
今天,各地博物館紛紛應用數字技術,讓文物得到更好的活態化展示,拉近大眾與文物的距離。如在敦煌莫高窟,出于文物保護需要,有些洞窟不宜對外開放,而數字化形式可以將這些洞窟、壁畫、彩塑展示出來。部分重要文物和藝術品,其展覽展出受到限制,數字化展示則降低了門檻,助力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裸眼3D、全息投影等技術還可以模擬還原歷史場景和事件,營造出真實具體的氛圍,重現戰火紛飛的年代,讓參觀者在豐富的感官體驗中了解一段歷史。還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通過虛實結合形式,將靜態的歷史文物轉變為動態的可視化產品。
智慧旅游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對于旅游體驗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智能化。智慧旅游通過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務,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同時,隨著全球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智慧旅游將成為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通過智慧旅游,可以優化旅游資源配置,提高旅游服務效率,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政府對于智慧旅游的支持力度也將不斷加大。政府將出臺更多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在智慧旅游領域的投入,推動智慧旅游行業的快速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智慧旅游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