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海洋能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海洋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數量眾多的海島,推進海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推動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對我國能源轉型有著重大影響。
(一)海上風電
圖表:2021-2023年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單位:萬千瓦)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裝機量為3650萬千瓦,同比增長19.8%,占全國風力發電總裝機量的8.5%;2023年,新增海上風電裝機量為604萬千瓦,超過除2021年外的其他歷史年份。2023年,我國海上風電建設節奏前慢后快,多省市推進項目競爭性配置,呈現從近海向深遠海、從單體項目向大基地轉變的趨勢。
預計2024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將超過1000萬千瓦,其中,廣東、山東、浙江、福建的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將排名前列,遼寧、廣西建設節奏增快,海上風電大基地建設逐步成型。
作為傳統能源大省,面對能耗總量偏大、能源結構偏煤的實際,山東堅持高點定位、通盤謀劃、先立后破,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優先發展。截至2023年6月,山東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8382萬千瓦,是2020年底的1.7倍,占電力總裝機的41.8%。其中,光伏裝機達到4946萬千瓦,是2020年底的2.2倍,穩居全國首位;風電裝機達到2421萬千瓦,生物質裝機達到417.3萬千瓦,抽水蓄能裝機達到340萬千瓦,規模均穩居全國前列。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遼寧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風電、光伏裝機規模達到3700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全部達到超低排放標準。
天津市發改委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200萬千瓦。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原則,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統籌考慮開發強度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穩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結合海洋功能區劃、沿岸經濟建設及產業布局等,優先發展離岸距離不少于10公里、灘涂寬度超過10公里時海域水深不少于10米的海域,加快推進遠海9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協調突破政策瓶頸,推動防波堤等近海風電開發。支持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等融合開發,探索海上風電制氫,促進海上風電發展。
(二)潮汐能
我國潮汐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以福建和浙江為主,其次是長江口北支(屬上海和江蘇)和遼寧、廣東,其他省區則較少。經過50多年的發展和實踐,我國已經建成了70多座潮汐電站,在規劃設計、裝備制造、施工運營等各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具有發展萬千瓦級潮汐電站的技術條件。2010年開始,在國家海洋能專項計劃的支持下,我國完成了多個萬千瓦級潮汐電站的可行性研究,實現了潮汐發電設備的優化和開發,并在江夏潮汐電站擴建工程中得到有效應用,同時針對新的潮汐能技術展開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潮流能
潮流能資源浙江最多,約占全國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是臺灣、福建、遼寧等省份,約占全國總量的42%。目前,我國有30多個潮流設備正在研制中,其中10多個已經通過了海上試驗。國內潮流能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提高轉換效率、降低發電成本、提高可靠性和維護能力等方面。
(四)波浪能
我國波浪能密度分布,浙江中部、臺灣、福建省海壇島以北、渤海海峽密度最高,其次是西沙、浙江的北部和南部,福建南部和山東半島南岸等能源密度也較高,資源也較豐富。經過多年的發展,波浪能技術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開發了40多種不同的波浪能裝置,達到了百千瓦級的裝機容量,如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的擺式波浪能裝置,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鴨式、鷹形波浪能設備等,并在波浪能的核心技術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目前我國的波浪能技術正朝著更加先進的方向發展,但從海上試驗的結果來看,在發電功率等方面仍需進一步優化和改進。
二、國內海洋能產業發展趨勢
據估算,每年輻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能為17.8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500-1000億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能利用的甚微。地熱能資源指陸地下5000米深度內的巖石和水體的總含熱量。其中全球陸地部分3公里深度內、150℃以上的高溫地熱能資源為140萬噸標準煤,一些國家已著手商業開發利用。世界風能的潛力約3500億千瓦,因風力斷續分散,難以經濟地利用,今后輸能儲能技術如有重大改進,風力利用將會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溫差能等,理論儲量十分可觀。限于技術水平,現尚處于小規模研究階段。當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術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總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發展前途。
海上風電緊鄰負荷中心,海上風電逐漸走向深遠海,新建輸電設施成本較高,而利用現成的天然氣管道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同時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海上油氣、海水淡化,氫能、儲能多種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融合發展,有助于提升海域利用效率,推進海上風電制氫等綜合應用,是海上風電的重要發展方向。
《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撐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推動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與海洋牧場、海上制氫、觀光旅游、海洋綜合試驗場等相結合,力爭到2025年底累計建成投產裝機容量達到1800萬千瓦。浙江省在《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將“探索海上風電基地發展新模式”,集約化打造海上風電+海洋能+儲能+制氫+海洋牧場+陸上產業基地的示范項目。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將加快開發漳州外海淺灘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布局海上風電制氫等氫能產業基地,發展氫燃料水陸智能運輸裝備,構建形成“制氫—加氫—儲氫”的產業鏈。
近年來,山東省在海洋能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擁有一批國內領先的海洋能技術研發機構和企業,如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這些機構和企業在海洋能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為山東省海洋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山東省在海洋能產業的產業鏈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海洋能產業鏈,包括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應用、運營維護等環節。同時,山東省還積極推動海洋能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拓展海洋能在海水淡化、海島供電、海洋漁業等領域的應用。
未來,山東省海洋能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將繼續加大對海洋能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動技術研發和創新,完善產業鏈建設,拓展應用領域,促進海洋能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山東省還將加強與國內外相關企業和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全球海洋能產業的發展。
遼寧省作為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省份,擁有遼東灣、渤海灣等多個海域,海洋資源豐富,為海洋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當前,遼寧省海洋能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充滿希望。遼寧省海洋能產業受到政府高度重視,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稅收優惠、補貼措施、技術研發資金支持等,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政府的政策扶持將進一步激發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
其次,遼寧省海洋能產業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海洋能作為一種可再生、清潔的能源形式備受青睞。未來,市場對海洋能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這為遼寧省海洋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天津市作為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和港口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政策支持,為海洋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隨著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技術創新的不斷推進、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天津市海洋能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有望成為推動當地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天津市積極參與國際海洋能產業合作,與國外企業和機構開展技術交流、項目合作等。通過國際合作,天津市可以引進先進的海洋能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本地海洋能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拓展海外市場,進一步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2024-2029年中國焊管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焊管行業分析專家領銜撰寫,主要分析了焊管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同時對焊管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趨勢預測和專業的焊管行業數據分析,幫助客戶評估焊管行業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