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工具作為化妝品的互補品,依托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頻次加快,消費金額加大;同時,在化妝品消費滲透率不斷提升、核心化妝人口持續擴散等因素的多重影響下,化妝品行業持續增長。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美妝工具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7945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3843億元,同比增長4.7%;11月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548億元,同比下滑3.5%,增速低于大盤。
與化妝品零售總額緩慢的增長并行的,是大批量的閉店。
據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彩妝市場規模為766.47億元,同比上漲達到10.4%,但復蘇中的市場被大量新品牌搶奪。國際彩妝大牌云集的淘系、京東,彩妝品類GMV同比下滑達到6.1%和22.1%,疲軟可見一斑。
然而,和部分生意慘淡的國貨新銳彩妝形成對比的是,在今年雙11天貓彩妝榜單上,包括彩棠、花西子、毛戈平、花知曉在內的國貨彩妝品牌躋身成交額前二十。在彩妝界,頭部品牌的虹吸效應開始出現。
今年以來,諸多日韓品牌也在中國市場吃了“閉門羹”。
2018-2022年,受消費意識覺醒、互聯網流量紅利等因素影響,我國美妝行業處于高光時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美妝零售總額達到3935.6億元;截止2023年上半年,國內美妝零售總額達2071億元,同比增長8.6%。
那么美妝行業進入調整期,是不是意味著未來幾年市場發展將失去驅動力?答案顯然不是的。例如,從企業方面來看,2023年上半年,國貨美妝企業市場表現仍然亮眼,并且開始上演排位追逐賽,企業之間營收規模逐漸縮小。根據相關資料可知,華熙生物、珀萊雅、貝泰妮、上海家化、愛美客等國產美妝品牌總營收超過223億元,其中華熙生物、珀萊雅營收規模突破3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而貝泰妮的23.68億元與水羊股份的22.9億元也差距不大。
不過,從營收規模增速來看,大部分美妝企業增速與2021年上半年相比明顯放緩。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上海家化營收同比增速從14.26%淪為2.3%的負增長;華熙生物的營收同比增速則從104.44%降至4.77%。
新一線及二線城市,主要面向新銳白領、Z世代、小鎮青年等群體,年齡集中在18-35歲。”浙江本土企業珀萊雅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逢618購物狂歡節等促銷節點,珀萊雅旗下多款明星產品常常會入選年輕消費者的“剁手清單”。2023年,珀萊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9.05億元,同比增長39.45%。今年銷售依舊火爆,根據第一季度財報數據,其實現營業收入21.82億元,同比增長34.56%;實現凈利潤3.03億元,同比增長45.58%。
在義烏,當地化妝品企業流水線不停運轉,工人正為大批量出口訂單忙碌。此前,義烏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化妝品(彩妝)基地”稱號,是全國首個專注于化妝品(彩妝)產業的國家級基地。目前,義烏有169家化妝品生產企業,300余家化妝品輔材和配套企業。去年,化妝品產業實現產值超70億元,其中彩妝占全國出口額的三分之一。
美妝工具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根據相關資料可知,我國美妝行業產業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目前行業正處于平臺期,國貨美妝所面臨環境的不確定性凸顯,如需求端消費升級遇到瓶頸,消費意愿不足,政策端供給監管從嚴。比如,在政策方面,國內多項化妝品關鍵法規相繼落地實施,尤其是自2021年執行的新一版化妝品監督監管條例對于化妝品的原料監管、功效宣稱、生產流程等均做出規范,如《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等,我國美妝行業進一步規范。
在產品方面,華熙生物、珀萊雅等國貨美妝企業實施大單品策略,例如華熙生物核心品牌潤百顏依托次拋精華、旗下夸迪的5D精華、米蓓爾的粉水和藍繃帶面膜及肌活的糙米水等產品種類逐漸豐富。
同時,2022年國內美妝新原料備案明顯加速,根據藥監局官網信息顯示,2022年共計有42款新原料完成備案,并且同年多個美妝品牌推出“獨家成分”,如自然堂推出“喜默因”、麥吉麗推出“麥膚因”、百雀羚推出“聚光因”、歐詩漫推出“珍白因”。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美妝工具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