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多方正加快部署,聚焦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開列項目清單,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用地用能要素保障,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業內研究預計,隨著政策利好釋放,我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年規模約在4萬億元左右。
我國工業領域設備規模大、更新潛力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2023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已經超過167萬億元,多種關鍵設備保有量全球領先,如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新增裝機量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
為確保工業機器人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工業機器人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管理辦法發布,有望推動產業供給側改革意見稿明確要求關鍵零部件、本體制造、集成應用企業近3年年均營收分別不低于3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我國現存工業機器人企業15.59萬家。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規模585.2億元,工業機器人企業年平均銷售額37.5萬元。統計國內8家工業機器人整機上市公司2020-2022年機器人業務平均收入,凱爾達平均收入最低(2.85億元),新時達平均收入最高(24.12億元)。開源證券認為,若正式落地,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將更加規范發展,資源有望向頭部廠商集中,行業出清加速。
本體國產化率有望加速提升。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國際四大家族占據大多數市場份額,但國產頭部工業機器人廠商奮起直追,2022年埃斯頓與匯川技術合計占比超11%,提升6.8pcts。當前重負載領域國產化率僅17%,政策推動將加速在六軸、重負載領域的國產化率提升。
不少地方還拿出“真金白銀”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例如,安徽省提出,“落實技術改造投資稅收優惠和專項再貸款政策”“對獲得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獎補300萬元,對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的獎補100萬元”;海南省日前組織申報2023年度工業企業擴大投資和技改提質獎補資金,企業最高可獲3000萬元獎勵。
“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的主體是企業,缺意愿、缺資金、缺政策等成為制約企業開展設備更新的主要原因。”余曉暉認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既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對破解企業設備更新的難點堵點作出的一攬子政策安排,為加快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形成規模效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聚焦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航空、船舶、輕紡、電子等重點行業,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并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獲悉,今年四川省將實施“工業投資提升年”行動,確保工業和技術改造投資穩定增長。此前,該廳發布2024年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名單,項目共計500個,覆蓋先進材料、裝備制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等領域,總投資16472.5億元。陜西省2024年將實施好240個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力爭制造業投資增長6.5%。
山東省則明確,聚焦冶金、石化、輕工等傳統產業,啟動實施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一業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計劃年內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左右,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茂慶說。
業內人士表示,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面向設備規模體量大、更新潛力大的重點行業,加快應用先進適用設備,突出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等新技術,推動設備向高端、智能、綠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級,以設備升級帶動我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提升。
因此,可以說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它們將在制造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動我國制造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工業機器人的性能和功能也將不斷提升和完善,為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工業機器人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工業機器人行業前景分析及深度調研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