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青海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最大的春油菜雜交制種基地、最大的青稞加工基地、最大的冷水魚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有機枸杞生產基地,是中國第一個部省共建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也是中國唯一的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
“2023年,我們圍繞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推進農牧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全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達1115個,有機草原監測面積突破1.5億畝,66種農畜產品入駐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靳生壽介紹說,2023年,青海持續打造推介“凈土青海·高原臻品”區域公用品牌,在16個大中城市及援青省市建立青海特色農畜產品專供基地、體驗店及窗口26家,建成“青海館”“茶馬互市”產業鏈數字化等線上交易平臺。
為確保有機農業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有機農業行業的發展態勢,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有機農業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隨著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實施,有機食品產業已成為引領綠色發展、生態發展、轉型發展的新型產業,中國有機食品產業進入了黃金發展期。從2015年至2019年的五年間,代表有機產品供給的有機產品證書發放量的年均增長率為13.76%,2019年我國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發放總量達到21764張,供給端發展態勢良好。同時,代表有機產品銷售的有機碼數量也呈現較快速增長,2019年,我國有機碼備案數量為21.2億枚。總體而言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趨勢。
面對千億級的消費市場潛力,從上游生產商到下游零售商都將眼光投向有機食品,尤其在國際市場,大型零售商將其視為新的消費增長點。比如沃爾瑪和塔吉特早在2014年就以差異化路線切入有機食品賽道,亞馬遜則在2017年以高出市值30%的價格收購全食超市,填補生鮮業務的短板。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杜相革認為有機農業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成長期,雖然發展增速較快,但是還未形成具備規模的市場體量,有機產品的主導市場平臺還十分欠缺。在有機消費市場規模還在培育階段時,需要用價格和價值的對稱來逐步引起消費者信任。
需求端的火熱與產業規模的高速增長將有機食品推向下一個風口,但國內市場依然面臨著消費者信任度不高、從業成本高等痛點。從產業端來看,有機食品普及化是大勢所趨,但如何平衡性價比是一道難題,尤其有機食品價格。
資料顯示,為了把有機食品的價格“打下來”,盒馬在供應鏈端,采用訂單農業的方式向供應商下訂單。依托盒馬數字產研基因,具體品類商品的銷量預估背后都有算法做支撐,盒馬一般會提前6個月給供應商下前置化訂單,鼓勵供應商做單品規模化的種植,增加規模效應。
在加工端,由于農產品的標準化低,有機產品的出品率更不如普通農產品,盒馬也會為產品做分級處理。比如外觀不達標的產品就做成切片南瓜、切朵西蘭花等有機凈菜,降低企業損耗。相比于業內普遍存在的50%-60%的損耗率,盒馬供應商的有機蔬菜損耗率把控在20%-25%之間。
盒馬的玩法包括“真有機、真不貴、真豐富”。依靠盒馬采購以及質量風險管理嚴把關;豐富度即希望能幫助用戶完成一桌有機菜的解決方案,從蔬菜到肉禽蛋等品類,實現盒馬全渠道近1800款商品的豐富供給。
數據認為中國消費者購買有機產品的主要原因是健康,占比為68.31%,其次是安全,占比為47.16%,環保、有責任、跟潮流也是消費者選擇購買有機產品的重要原因,分別占比為46.71%、24.35%、10.8%。
當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也從“不得病”、“無毒”變成了“無健康風險成分”,其中就包括了動物制品中普遍存在的激素和抗生素,以及植物來源性食物中的農藥和殺蟲劑殘留等,因此在選擇購買食品時最關注的因素是是否健康安全,有機食品成為香餑餑。
有機農業市場機遇分析
數據顯示,中國有機食品消費市場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在消費升級力量推動下,加之全民健康安全意識的增強,有機食品越來越受到公眾喜愛。
盒馬代表的新零售,本質仍是創造極致的用戶體驗,這也是所有零售業的本質。讓商品自帶流量,讓商品鎖住體驗和口碑,讓商品賦能盒馬品牌力,一直是盒馬的鮮明底色。大量綠色健康的有機食品借助盒馬為代表的產業鏈力量,逐步實現一日三餐四季的美好生活,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中國有機農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