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標志性、先導性工程,也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種業,即種子產業的簡稱,是以農作物種子為對象,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商品種子的產業整體。它涵蓋了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種子經營推廣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政府管理、社會服務、公共支持、種子協會形成的行業自律等系統,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根據Kynetec統計數據,全球農作物種業市場在2015-2020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3%,預計在2020-2025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將提升至2.6%。
種業政策環境
種業是一個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和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國內外種業創新體系等政策不斷完備,為種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國內,行業主管部門不斷完善種業法律法規及政策體系,制定修改《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種子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等法規;開展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從源頭上杜絕侵權,激勵育種創新。
國際上,巴西作為農業大國,推出了多項支持種業發展的政策,包括土地支持政策(保障規模經營的土地政策)、農業銷售政策(產品售空計劃、期權合約補貼、農產品的最低價格保證、農業低稅政策)、農業金融支持政策(信貸支持政策、設立地方開發銀行和基金)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全球前五大種業巨頭企業的市場份額總和躍升至50%以上,標志著市場集中度顯著提升。從地域與企業的維度審視,這一領域的市場版圖主要由跨國種業強企所主導,包括拜耳、科迪華、先正達、巴斯夫及利馬格蘭等國際知名品牌。
這些種業巨頭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圍內占據主導地位,得益于其卓越的科研創新能力、龐大的研發投入以及對知識產權的嚴格保護。它們通過持續不斷地在生物技術、基因編輯、作物育種等前沿領域進行探索與突破,構建了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同時,完善的專利保護體系確保了其創新成果的市場獨占性,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種業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種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我國現有種子相關企業超157.2萬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23.4萬家,增速達到17.84%;從地域分布來看,山東、江蘇、河南三地,種子相關企業排名位居前列,分別擁有19.3萬家、12.8萬家以及11.5萬家。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中國內地第一梯隊種業公司為隆平高科、荃銀高科和蘇墾農發,2022年種業產品營收均超30億元;第二梯隊公司包括墾豐種業、登海種業和鮮美種苗,大北農、豐樂種業、秋樂種業和綠亨科技位于中國種業第三梯隊。
我國作為種質資源的豐富國度,長期以來在種質資源的保存量上穩居世界領先地位,并在常規雜交育種技術領域展現出卓越的創新能力,處于國際前沿。然而,在種質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方面,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
隨著種業振興行動和種業扶優扶強政策的深入推進,我國種業進入重要的市場整合期,眾多規模較小、科研水平落后的種子企業將逐步退出市場,具備“育繁推一體化”經營能力的種子企業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種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