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種業的發展歷程
我國種子行業發展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種業處于相對原始狀態,作物品種改良和推廣基礎十分薄弱,種業發展極為緩慢。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種業市場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發展。我國種業經歷了以下時期:
1)種業起步發展期(1949-1977):實行“依靠農業生產合作社自繁、自選、自留、自用,輔之以調劑”的方針,在全國建立起以縣良種場為核心、公社良種場為橋梁、生產隊種子田為基礎的三級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水稻、小麥、棉花等主要農作物育種工作,對提高產量、改進品質、增加抗病蟲害能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發展基礎仍然薄弱,生產用種呈現出“多、亂、雜”的特點,未實現良種的專業化生產。
2)種業快速發展期(1978-2011年):初期實行“品種布局區域化、種子生產專業化、加工機械化、以縣為單位統一供種”的方針,以大規模建設各類原(良)種場和種子繁育生產基地為核心。2000年《種子法》出臺后,我國種業進入法制化軌道,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民營企業逐步增多成為市場主體。此后,原農業部把2010年定為種子執法年,確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地位,明確了深化種業體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加快行業整頓整合,為我國種業逐步走上了產業化、市場化奠定了基礎。
3)種業現代發展期(2012年至今):新時期種業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種業發展,農產品生產量質齊增。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解決好種子問題”作為年度經濟工作重點任務單獨列出,提出要“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先后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指引和規范中國種業發展的基本法律與時代進一步接軌,出臺《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促進現代畜禽種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提出加大種業扶持力度,加快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推進種企做大做強。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中共中央、國務院再次對種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相關部門圍繞種質資源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企業扶持等方面構建了全面的配套政策支持體系,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重點優勢企業集聚。2022年7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提出必須把扶持企業作為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關鍵一招,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航母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加快形成優勢種業企業集群。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農作物選育水平、良種水平和供應能力顯著提升。種業陣型企業集群初具雛形。
二、我國種業市場規模
2021年我國種子市值達1,280億元,市場規模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相比海外市場,國內市場孕育著更大的發展機遇,隨著生物育種產品的持續推廣,我國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子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張;同時我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不斷優化,高端蔬菜種子需求也將快速提升。1999年至2021年,我國農作物種子行業市值增長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表:1999-2021年我國農作物種子市值變動情況(億元)
三、我國種業市場現狀
1)玉米、水稻、小麥是我國農作物種子最主要的三大細分板塊
2021年,各地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扶持力度,支持復墾撂荒地,開發冬閑田,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統計年鑒》,2021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7.64億畝,在全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中占比約70%,比上年增加0.12億畝,增長0.7%,連續兩年實現增長。
圖表:2008-2021年我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變動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22年中國統計年鑒》
玉米、水稻、小麥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2021年,全國玉米、水稻、小麥的用種面積分別為6.50億畝、4.49億畝和3.54億畝,分別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36.25%、25.04%和19.72%。其中,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品種。
圖表:2021年7種重要農作物用種面積及其占比
2)我國種業市場行業集中度仍然較低我國種業深受計劃經濟時代種業制度影響,企業數量較多,且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截至2021年,全國實際開展經營活動且納入農作物種業統計的持有效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有7,668家,其中經營玉米種子持證企業1,920家,呈現出行業過于分散且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的行業競爭格局。
圖表:2012-2021年全國持有效經營許可證的種子企業數量
根據Kynetec數據,2020年,我國前五大種企市場占有率13.80%,較上年提升4.3%。但相較于全球的企業競爭格局來看,我國種子行業集中度不高。我國種業格局分散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到位等。
對標國際種業巨頭的壟斷地位形成于生物育種技術的快速推廣期,其核心競爭力主要通過領先行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來建立,我國正處于生物育種的推廣前期,受益于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健全和競爭環境的持續優化,行業格局有望重塑,具備核心生物育種技術的企業有望獲得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而我國市場作為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和未來成長潛力最大的市場,能夠把握國內市場機遇的企業,有望通過中國市場發掘新的增長點,也有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想了解更多種子行業相關資訊和發展前景等內容,請關注中研網《2024-2029年中國種子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