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是智慧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智慧農業是智慧經濟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實現后發優勢、經濟發展后來居上、實現趕超戰略的主要途徑。
智能農業產業鏈
目前,現代農業新技術則主要體現在智慧農業的生產環節上,主要包括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精細化養殖、農機自動駕駛四大應用場景,并廣泛應用在農業種植和畜牧養殖上。其中,數據平臺服務和無人機植保累計占比達75%。
智慧農業生產環節應用場景市場占比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能農業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建議分析報告》分析
當前,物聯網、智能裝備、遙感監測、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產業正在深度融合、加快迭代。農業農村部始終把智慧農業作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大事要事來抓,采取切實措施,加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據統計,2022年全國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27.6%,較上年增長了2.2個百分點,智慧農業已貫穿到農業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
盡管傳統農業的人力成本已高達萬億,但智慧農業的占比仍然不足1%,尤其是種植業和養殖業中存在大量的滲透機會。據估計,到2023年,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將達到10萬億以上,考慮到傳統農業所蘊含的潛在可替代成本,智慧農業的發展前景顯得尤為廣闊。
行業政策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智慧農業行業的發展和創新。這些政策從中央頂層設計到地方執行,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技術推廣應用、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體系,引導各方參與、協同合作,促進智慧農業的快速發展。
在“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重點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并制定了《“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通過這些政策和規劃的實施,我國智慧農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加快培育區域農機服務中心的實施意見》印發,明確到2026年,全省培育省級區域農機服務中心20個以上,市級區域農機服務中心40個以上,縣級區域農機服務中心120個以上,形成鄉鎮全覆蓋的區域農機服務中心網。
智能農業行業在發展中面臨多個痛點,這些痛點限制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痛點:
技術普及與應用不足:盡管智能農業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發展迅速,但在廣大農村地區,這些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仍然面臨困難。農民普遍缺乏相關的技術知識和操作經驗,導致新技術難以得到廣泛應用。
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包括網絡覆蓋、電力供應等方面的問題,這限制了智能農業設備的安裝和使用。
資金投入不足:智能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設備購置、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然而,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政府和企業對智能農業的投入有限,導致行業發展受到制約。
數據安全問題:智能農業涉及大量的農業生產數據,包括作物生長數據、土壤數據、氣象數據等。這些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問題亟待解決,以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
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低:智能農業行業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導致不同設備和系統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影響了行業的整體發展。
政策支持不夠:雖然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支持智能農業發展的政策,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政策宣傳不到位、政策執行力度不夠等,影響了政策的實際效果。
針對這些痛點,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推動行業標準化和規范化發展,以及優化政策支持和執行力度,以推動智能農業行業的健康發展。
更多關于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能農業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建議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