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服務熱線
400-856-5388
當前位置:
中研網 > 結果頁

茶葉行業發展現狀:面積產量穩定,向優質多元化發展

茶葉行業競爭形勢嚴峻,如何合理布局才能立于不敗?

  • 北京用戶提問:市場競爭激烈,外來強手加大布局,國內主題公園如何突圍?
  • 上海用戶提問: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船舶制造企業的機
  • 江蘇用戶提問:研發水平落后,低端產品比例大,醫藥企業如何實現轉型?
  • 廣東用戶提問: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新路徑在哪?該如何去制定長遠規劃?
  • 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 浙江用戶提問: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出,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最佳機遇?
  • 湖北用戶提問:汽車工業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戶提問:稀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么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費提問專家
2022年,全國茶葉生產克服干旱等不利影響,面積產量基本穩定,規模擴張態勢得到扭轉,綠色生態茶園建設加快,茶葉產品向優質多元方向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一、中國茶葉加工技術發展狀況

我國茶葉加工技術在改革開放以后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我國大宗茶葉加工技術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不同茶類的加工方式不斷改進,茶葉品質越來越穩定,方便了出口,并且未來適應不同茶種的做形設備以及專用的殺青機、揉捻機、理條機、烘干機,顯著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并保證了名茶的品質。以綠茶加工為例,鮮葉攤晾過程得到了優化,相比較手工制茶的不穩定性,綠茶在攤晾階段就開始注意溫度、濕度以及時間。除此之外的殺青技術,作為綠茶制造工藝中最為關鍵的技術,也到有效提升,無論是鍋炒還是蒸汽殺青,都有效鈍化了酶的活性,還保持了茶的香氣,目前還研制出一種利用微波殺青的新技術;在揉捻過程中的發展也是顯而易見的,模仿人工揉捻的優勢之處,揉捻機不斷的發展適應了茶葉的揉捻成形。而在干燥工序水平,廣泛利用了遠紅外線加熱技術和焙干提香技術。為了滿足細嫩綠茶外形的特殊要求,我國還研制并廣泛利用了理條機、扁形茶及其他各種形狀茶的炒制機。

再以紅茶生產為例,紅茶與綠茶不同,屬于完全發酵的茶類,它的制造過程中就需要利用酶的活性來進行茶葉的氧化。目前紅茶加工已使用可控式供氧發酵技術以及流化床烘干等供熱干燥技術,紅茶的品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紅茶生產中的萎凋、揉捻、干燥、烘焙等各個程序中,都有一定的講究,紅茶因為其復雜的工序而被稱為“功夫茶”,它的生產過程中有初制和精制,對工藝考究可見一般。

二、中國茶葉加工裝備現狀

1)近二三十年,為了適應我國茶葉類別眾多的特點,研制了各種名優茶的加工裝置,此外,為了提高茶品連續化、清潔化、標準化的生產水平,我國還研制并大量生產了用于茶葉攤放、殺青、干燥、理條、烘干的通用機械,推動了茶產業的機械化水平。可喜的是,我國逐年增強了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開發了多種茶品的連續化生產線,使我國茶加工技術向自動化方面進一步發展。雖然我國茶葉加工技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仍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在技術裝備領域,茶葉機器制造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實力薄弱,很多的中小型茶葉機器制造企業都還處于對大型企業器械的粗糙的模仿階段,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多少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國茶葉整體生產狀況還處于一個比較散漫的狀態,很多的茶葉生產的散戶并沒有相當專業的茶葉生產器械,他們或者采用手工模式制茶,或者選購小型茶葉機器設備制造企業的產品對茶葉進行加工,形成一個小作坊一樣的生產車間,生產的茶葉品質不一,不利于他們的茶葉生產的長遠發展,也對整個茶葉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

2)茶葉加工技術設備的機械化程度不高,很多的機器,還需要人工合作進行,例如紅茶精制工藝中的分揀,雖然已經有專業的分揀機,但是仍然還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影響茶葉的精制。很多時候茶葉生產過程中還需要人工環節,或者機器操作不充分,這些都對茶葉品質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一些制茶的老的技術工供求緊張,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機械化程度不高的設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茶葉的生產。

3)從總體上來看,我國茶葉加工設備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從茶葉的初制到精制都會有相應的機器設備,使得大宗茶葉的生產得到了一定的保證。但是目前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三、中國茶葉加工技術水平所處階段

第一階段,從鮮葉曬干到加工成餅茶、團茶。

在神農時代,古人開始咀嚼鮮葉,后又用鮮葉煮做羹飲,飲用或解百草之毒。如《晉書》中記載:“吳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到了春秋時期,人們就把鮮葉曬干后像中藥一樣貯藏、利用。到了三國時期,人們開始將茶葉制成茶餅,飲用時碾碎煮飲,這就是制茶的開始。后來餅茶發展成團茶,使茶葉從解毒、飲用發展成為飲料。

第二階段,從蒸青到炒青。

1.蒸青綠茶。大約在唐代末年,人們創制了蒸青綠茶。這種蒸青綠茶蒸后直接烘干,使茶的香味和內含成分完整地保存下來。

2.炒青綠茶。到了明代,人們在蒸青綠茶的基礎上創制了炒青綠茶。以后餅茶、團茶被逐漸淘汰,形成了今天的炒青綠茶。

第三階段,從茶條到碎茶、速溶茶。

我國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紅碎茶,這是我國茶葉加工的一次重大變革,把原產于中國的、統治全球的條茶變革成了碎茶。20世紀70年代后速溶茶加工制作技術發展更快,從單一的紅茶速溶茶發展到綠茶速溶茶、烏龍茶速溶茶等。目前,我國生產的速溶茶主要有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等。根據產品的速溶度可分為熱溶型和冷溶型。

第四階段,變茶為“水”,進入現代飲料家族。

新興的食品企業、飲料企業開始涉足于茶水飲料的研究與開發生產。可以預計,在今后的幾年內,茶水飲料市場將會進入一個迅速發展時期,古老的茶葉將因此而得到新生。

四、中國茶葉行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茶園面積增幅穩步收窄,面積盲目擴張趨勢已得到扭轉。據統計,2022年全國茶園面積達4995.40萬畝,同比增加99.31萬畝,增幅2.03%;開采茶園面積4539.89萬畝,同比增加165.31萬畝。其中,超過300萬畝的省份分別是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福建、湖南。


2022年,全國茶葉生產克服干旱等不利影響,面積產量基本穩定,規模擴張態勢得到扭轉,綠色生態茶園建設加快,茶葉產品向優質多元方向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2024-2029年茶葉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相關深度報告REPORTS

2024-2029年茶葉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咨詢報告

茶葉,俗稱茶,一般包括茶樹的葉子和芽。別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茶葉成分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有益健康。茶葉制成的茶飲料,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隨...

查看詳情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中研網只提供資料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有關信息或問題有深入需求的客戶,歡迎聯系400-086-5388咨詢專項研究服務)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pay@chinairn.com
標簽:
44
相關閱讀 更多相關 >
產業規劃 特色小鎮 園區規劃 產業地產 可研報告 商業計劃 研究報告 IPO咨詢
延伸閱讀 更多行業報告 >
推薦閱讀 更多推薦 >

中國制氧機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2024

近年來,隨著全球及中國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使得對制氧機的需求不斷擴大。老年人群中的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數...

激光打印機行業市場格局分析及前景預測2024

激光打印機脫胎于80年代末的激光照排技術,流行于90年代中期。它是將激光掃描技術和電子照相技術相結合的打印輸出設備。激光打印機基本工作...

全球咖啡豆價格上漲 咖啡豆行業市場現狀分析2024

近日,隨著全球咖啡豆價格上漲,韓國咖啡也開始出現上調價格的情況。韓國咖啡漲價的主要原因是咖啡豆主產國越南、巴西等國家遭遇了異常天氣...

2024年堅果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2024年堅果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堅果作為植物的精華部分,富含較高的蛋白質、油脂、礦物質以及維生素,對人體生長發育、增強體質、預...

2024年健身房市場現狀及行業前景分析 全民健身熱潮將起

全民健身熱潮將起6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主題是“加強體重管理 促進群眾健康”。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二級巡視員楊敏2...

2024年特醫食品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24年特醫食品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中國只有1.6%的營養不良患者在食用特醫食品,與美國65%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特F...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投融快訊
中研普華集團 聯系方式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誠聘英才 企業客戶 意見反饋 報告索引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4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18008601號-1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