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 “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我國大健康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化妝品行業,消費者的皮膚健康意識日益強化,對護膚品的追求,從彩妝為主逐步轉變為以皮膚護理、皮膚問題修復和預防、各種護膚護發相關功效體現的方向發展。
藥用化妝品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化妝品,通常含有藥物成分,旨在治療或緩解某些皮膚問題。它們通常具有特定的治療作用,如抗痘、美白、抗衰老等。
藥用化妝品與普通化妝品的主要區別在于其成分和用途。普通化妝品通常只包含一些美容成分,旨在滋潤皮膚或改變皮膚外觀,而不具備治療作用。而藥用化妝品則含有藥物成分,旨在治療或緩解某些皮膚問題。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藥用化妝品行業發展前景及深度調研分析報告》顯示:
中國“美麗經濟”正在崛起。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2023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169.0億元,同比增長6.4%,2025年有望增至5791.0億元。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以及審美意識、悅己意識增強等因素驅動下,國內化妝品消費持續攀升。
中草藥的美容有獨到之處,它不是單純的化妝或護膚,而是講求整體美容,即促進人體整體與體表的正常發育與代謝,防止衰老。具有護膚美容的中草藥中有不少屬于補益藥或藥食用源的補品,取材方便,副作用小,特別是人們已開始摒棄化學合成物,崇尚天然物質。
中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草藥資源,許多種中草藥均具有抗皮膚衰老的功效,包括熊果酸、沙棘油和霍霍巴油等。目前國際上化妝品業界常用的藥妝品原料均從中國藥用植物中提取。美國、日本和法國等化妝品生產大國均看好用于藥妝品生產的中國產中草藥提取物的前景。
據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藥妝行業市場規模約為883億元,其中本土企業市場規模約314億元,國外企業市場規模約569億元。目前,我國藥妝的客戶主要是女性消費者,占比超過90%以上。
《中國敏感性皮膚診治專家共識》顯示,敏感性皮膚在亞洲女性中發生率為40%-55.98%,在中國女性中的發生率為36.1%。隨著消費者價值觀的改變,追求美的人越來越多的同時,皮膚健康問題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困擾。
在“藥妝”概念不斷走紅的同時,我國對“藥妝”“醫學護膚品”“藥妝品”概念的監管不斷加強,并指出“以化妝品名義注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藥妝品’概念的,均屬于違法行為”。在施行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亦明確指出“化妝品廣告不得明示或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化妝品公司在中藥化妝品領域開展研究,開發出眾多中藥化妝品,如專業化妝品公司佰草集、百雀羚、羽西、韓束、相宜本草等都相繼研究開發出眾多含中藥成分的化妝品,產品創新有力地促進了產業迅速發展。
原料是化妝品的“芯片”,是企業研發能力和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2021年5月以來,得益于國家按風險程度對化妝品新原料實行的分類管理政策,風險程度較低的新原料備案通道進一步暢通,中國特色化妝品原料研發領域迎來發展契機。從2009年至2019年新原料獲批數量僅4個,2021年有6個新原料完成備案,2022年更是有42個新原料完成備案。
2023年,我國化妝品新原料備案數為69個,再次刷新紀錄。其中,國產原料占50個,類型包括生物合成原料、植物提取物等,由40家本土企業研發,除云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外,還包含不少新銳企業。
目前藥用化妝品并沒有在中國得到“正名”,但是曾野蠻生長的中國化品市場形成一代消費者的妝敏感肌膚的成因之一。加之環境污染、飲食不規律及自身壓力等因素的困擾與日俱增,安全、抗敏類需求成為消費者對護膚產品的首要考慮因素。
伴隨著皮膚損傷發生率逐年提高,消費者群體對于化妝品的安全性與溫和性的追求日益明顯,藥用化妝品的特點使其能夠滿足這部分群體的需求。這部分群體規模的擴大從需求端帶來藥妝需求的增長。但是,藥用化妝品在中國仍未被“正名”,其未來發展仍面臨著政策和監管的問題。因此,整體來看,未來藥用化妝品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報告重點研究了主要藥用化妝品品牌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中國藥用化妝品行業將面臨的機遇以及企業的應對策略。報告還分析了藥用化妝品市場的競爭格局,行業的發展動向,并對行業相關政策進行了介紹和政策趨向研判,是藥用化妝品生產企業、科研單位、零售企業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藥用化妝品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藥用化妝品行業發展前景及深度調研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