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調整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儲能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之一,儲能不僅能夠有效解決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和間歇性問題,還能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一、儲能行業現狀
1. 市場規模與分布
近年來,全球儲能市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數據,2023年全球新增投運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52.0GW(吉瓦),同比增長69.5%。其中,新型儲能增長45.6GW,占新增裝機規模的87.7%,累計裝機規模達到91.3GW,年增長率90.3%。
從地區分布來看,全球儲能市場以中國、北美和歐洲為主,三者新增裝機規模合計占全球市場的88%。2024年,全球儲能新增裝機重點區域市場格局不變,中美歐需求量仍占全球總量的85%。歐洲、中東、非洲地區的增速較快,而亞太、美洲地區則呈現放緩趨勢。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預測報告》分析:中國儲能市場尤為突出。2023年,中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規模約為2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并且首次超過抽水蓄能新增投運4倍之多。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約86%。
2. 技術類型與應用場景
根據能量存儲形式的差異,儲能可以分為熱儲能、化學儲能、電儲能三大類。其中,電儲能應用更為廣泛,包括機械儲能(如飛輪儲能、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電化學儲能(如鋰電池、液流電池、鈉系電池等)和電磁儲能(如電容器、超級電容和超導磁儲能)。抽水蓄能以外的儲能技術,被稱為新型儲能。
在新型儲能中,鋰離子電池占據主導地位。2023年,鋰離子電池在全球新型儲能市場中的占比超過99.6%,年增長率為105.3%,總裝機規模達到88.5GW,占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的比重達到96.9%。此外,飛輪、超級電容、鈉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等非鋰儲能技術也在快速發展,逐漸實現應用突破。
儲能的應用場景豐富多樣,主要包括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在電源側,儲能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網、電力調峰、系統調頻等,可以改善新能源出力與負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平衡性,減少棄風棄光,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在電網側,儲能主要發揮支撐電力保供、提升系統調節能力、支撐新能源高比例外送以及替代輸配電工程投資等作用。在用戶側,儲能主要用于電力自發自用、峰谷價差套利、容量電費管理和提高供電可靠性等。
3. 產業鏈與競爭格局
儲能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材料、電芯制造、中游系統集成和下游運營維護等環節。隨著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鏈布局日益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生態。
在上游原材料環節,碳酸鋰等關鍵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對儲能電芯成本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隨著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的暴跌,儲能電芯價格持續下跌,為儲能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中游系統集成環節,國內外企業競爭激烈。國內企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憑借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在全球儲能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國外企業如特斯拉、三星SDI等也在積極布局儲能市場,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在下游運營維護環節,隨著儲能項目的不斷增加,對運營維護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一些專業的儲能運維服務商應運而生,為儲能項目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儲能行業發展趨勢
1. 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技術創新是儲能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未來,隨著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電化學儲能技術的不斷創新,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能等方面將得到顯著提升。特別是固態電池技術,有望為儲能產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此外,混合儲能技術也將得到廣泛關注。如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電池、鋰電池與超級電容等組合,可提高系統性能,降低成本。新型儲能技術如液流電池、重力儲能、氫儲能等也將不斷涌現,為儲能產業提供更多選擇。
技術創新還將推動儲能系統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通過集成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儲能系統的遠程監控、智能調度和故障預警等功能,提高儲能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
2. 產業鏈布局優化與產能擴張
隨著儲能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儲能產業鏈布局將更加完善。從上游原材料、電芯制造到下游系統集成、運營維護,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生態。同時,企業紛紛擴大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預測報告》預計到2029年,全球儲能電池產能將達到1000GWh以上。
在產能擴張的同時,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協同合作也將加強。通過構建產業聯盟、共享技術平臺等方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和協同創新,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
3. 政策支持與市場機制完善
政策支持是推動儲能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各國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包括補貼、稅收優惠、融資支持等,以推動儲能產業的發展。同時,隨著電力市場的改革和深化,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規則將逐步完善,儲能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在中國,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儲能相關政策。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首次將儲能與電網調峰、智能化調度并列,作為推動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的關鍵支撐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內容。此外,還有《關于建立健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價格機制的通知》、《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對儲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來,隨著電力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競爭機制的完善,儲能將更多地參與到電力市場的交易中,通過提供調峰、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獲得收益。同時,儲能還可以參與到電力現貨市場的交易中,通過價格機制實現儲能價值的最大化。
4. 國際合作與市場競爭
在全球能源互聯網的背景下,儲能產業國際合作將不斷加深。通過技術交流、產業融合和市場競爭等方式,推動全球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方面,國內外企業將加強合作,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通過構建跨國技術聯盟、共享研發資源等方式,推動儲能技術的創新和升級。同時,國內外企業還將加強在儲能項目建設和運營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儲能產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儲能市場的不斷擴大和競爭的加劇,國內外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通過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優化服務等方式,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企業還將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三、儲能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1. 技術挑戰與應對策略
盡管儲能技術在不斷創新和升級,但仍面臨一些技術挑戰。如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仍有待提高;鈉離子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仍處于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需加強等。
針對這些技術挑戰,可以采取以下應對策略:一是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動儲能技術的創新和升級;二是加強產學研用合作,構建技術創新體系;三是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提高儲能領域的人才素質和創新能力。
2. 成本挑戰與應對策略
儲能系統的成本是影響其大規模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盡管近年來儲能系統的成本持續下降,但仍面臨一些成本挑戰。如原材料價格波動導致電芯成本不穩定;系統集成和運營維護成本較高;儲能系統的初始投資較大等。
針對這些成本挑戰,可以采取以下應對策略:一是加強原材料供應鏈管理,降低原材料成本;二是優化系統集成方案,提高系統集成效率;三是加強運營維護服務體系建設,降低運營維護成本;四是推動儲能系統的規模化應用,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五是加強政策支持和融資支持,降低儲能系統的初始投資成本。
3. 市場挑戰與應對策略
隨著儲能市場的不斷擴大和競爭的加劇,國內外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儲能市場還面臨一些市場挑戰。如市場需求不穩定導致項目收益不確定;電力市場改革和深化對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影響;儲能系統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不高等。
針對這些市場挑戰,可以采取以下應對策略:一是加強市場調研和分析力度,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和趨勢;二是積極參與電力市場改革和深化進程,推動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規則完善;三是加強儲能系統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提高儲能系統的質量和安全性;四是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五是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市場挑戰和機遇。
未來,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調整和新能源發電占比的提升,儲能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同時,儲能行業也將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儲能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性,降低儲能系統的成本,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欲獲悉更多關于儲能行業重點數據及未來五年投資趨勢預測,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