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消費結構的轉型和環保意識的提高,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風能不僅具有無限的資源潛力,而且在發電過程中不產生任何污染物排放,對環境的影響較小。近年來,中國風電場建設市場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全球風力發電裝機容量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
一、風電場建設市場現狀
1. 裝機容量與市場規模
中國風力資源豐富,具有發展風力發電的資源優勢。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風電場建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分析,近年來,隨著風電場建設成本和投資規模的擴大,中國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整體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4年1-11月,中國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9.2%至492.18GW。從細分市場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海上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為39.1GW,占比8.15%;陸上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為440.45GW,占比91.85%。
截至2024年三季度,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已連續三年穩居全球第一位,超過第2至5名國家海上風電并網總和。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大型化進程的推進和低價主機產品的推出,多個海上風電項目已經成功實現平價。未來,海上風電的累計裝機容量預計將持續穩步上揚,成為推動我國風電場裝機容量保持迅猛增長的關鍵力量。
2. 風電場產業鏈分析
風電場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設備制造、中游風電場建設和運營、下游風力發電及風電場維運等環節。
上游設備制造:包括風機設備、電纜、塔筒、測風防雷設備等核心設備及零部件。風機設備主要包括風電葉片、軸承、齒輪箱、變流器、輪轂、主軸等;電纜包括陸纜和海纜。風電設備環節的代表企業有金風科技、東方風電等,電纜的代表企業有中天科技、漢纜股份、東方電纜等,塔筒的代表企業有天順風能、泰勝風能等。
中游風電場建設和運營:主要為風電場的建設和運營方。風電場建設的代表企業有中國電建、華潤電力等,風電場運營的代表企業有天潤新能、中國華電、中廣核等。
下游風力發電及風電場維運:涉及風力發電及風電場維運市場,風電場維運包括設備運行管理、設備維護管理、配件管理、安全管理等。風電場維運的代表性企業包括安維士、優利康達等。
3. 企業數量與市場份額
由于我國風電場行業技術壁壘較高,目前參與的主體較少,大多數為具有國資背景且具有資金實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包括國家能源集團、中國電建、華潤電力、國投電力、三峽能源、建投能源、節能風電、國家電投、中國大唐、中國華能、中國華電、天潤新能等。
從運營風電場的企業數量來看,2017-2023年,我國運營風電場的企業數量整體呈現波動增長。中電聯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共有52家發電集團(投資)公司參與風電場的生產運行。從風電場數量來看,2017-2023年,我國風電場數量持續增長。2023年,共有52家發電集團(投資)公司所屬3485家風電場參加了年度對標,其中3430家風電場申報數據有效。
1. 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
海上風電因其風速穩定、資源豐富的優勢,逐漸成為未來風力發電發展的重要方向。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海上風力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為2.47GW,占比6.31%;陸上風力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為36.65GW,占比93.69%。未來,海上風電的累計裝機容量預計將持續穩步上揚,成為推動我國風電場裝機容量保持迅猛增長的關鍵力量。
海上風電的發展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2024年3月,國家能源局印發《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要穩步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有序推動項目建成投產。統籌優化海上風電布局,推動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穩妥有序推動海上風電向深水遠岸發展。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限制性因素逐步解決,重點海風項目進展順利。例如,帆石一項目首回500kV海底電纜及敷設啟動招標,計劃第一批于2025年4月1日交付;青洲五、七項目海纜集中送出工程項目(海域部分)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公示;國信大豐850MW項目開展升壓站建造相關、電氣二次設備相關招標,其中海上升壓站計劃2024年3月31日具備交付條件。
此外,深遠海風電規劃陸續公布,有望打開海上風電成長空間。2023年9月,廣西13.4GW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啟動前期咨詢服務招標,其中6.5GW于2024年7月啟動競配招標。2024年3月,上海4.3GW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啟動競配;2024年7月,上海深遠海風電規劃獲得國家批復,總規模為29.3GW。同時,江蘇、浙江、福建、天津等地區均出臺深遠海風電規劃或推動示范項目落地,有望帶動產業鏈景氣度向上。
2. 風機大型化與平價化
風機大型化是風電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隨著風機容量的增大,單位成本及風電場建設、運營成本攤薄效應明顯,疊加風機價格下降,風電項目收益率有望持續提升,驅動風機招標高景氣。
例如,在2024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4)上,共有11家整機廠商參展,共計發布27款新機型,海上機型最大單機容量達到25MW。大型化對風機單位成本及風電場建設、運營成本攤薄效應明顯,疊加風機價格下降,風電項目經濟性提升,風機招標高景氣。
風機大型化和平價化進程加速了風電項目的經濟性提升,推動了風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根據金風科技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風機招標規模達到119.1GW,同比上升93.0%,其中陸風/海風招標分別為111.5GW/7.6GW,同比+100.5%/+24.6%。
3. 國內外市場需求共振
國內外風電市場均呈現高景氣,盈利有望拐點向上。受益于經濟性提升,國內風機招標放量,有望驅動新增裝機保持增長。海外受益于降息周期與能源轉型目標,歐洲、亞非拉需求旺盛。風機價格觸底企穩,原材料價格下行,海外訂單陸續突破,風機、零部件環節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
國內市場:受益于大型化、風機價格下降,風電項目經濟性提升,國內風機招標同比高增。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風電新增裝機39.12GW,同比增長16.85%,其中海風/陸風新增裝機2.47GW/36.65GW,同比+72.73%/+14.35%。
海外市場:受益于能源轉型目標、電價上調和利率下行,歐洲風電新增裝機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根據Wind Europe預測,2024-2030年歐洲地區海風/陸風新增裝機CAGR分別為9.6%/35.2%。在用電量增加、能源轉型目標和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新興市場新增裝機需求旺盛。根據GWEC預測,2024-2028年中東非洲、亞太(除中國)陸風新增裝機CAGR分別為39%/17%。
4. 風電場建設和運營成本優化
風電場建設和運營成本的優化是風電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化生產,風電設備成本不斷下降,風電場建設和運營成本也相應降低。此外,風電場運營方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設備運行效率,降低維護成本,進一步提升了風電項目的經濟性。
未來,隨著智能化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風電場建設和運營將更加高效和智能化。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風電設備的遠程監控和故障預警,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風電場運行策略,提高發電效率。
1. 面臨的挑戰
技術壁壘:風電場建設涉及多個技術領域,包括風電設備制造、風電場設計和建設、風電場運營和維護等。這些領域的技術壁壘較高,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研發能力。
資金投入:風電場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設備購置、土地租賃、建設施工、運營維護等費用。這要求企業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良好的融資渠道。
政策不確定性:風電場建設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較大。政策的變化可能導致風電項目的盈利能力下降或投資回報周期延長。
市場競爭:隨著風電市場的快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需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以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2. 面臨的機遇
政策支持: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風電產業的發展,將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風電場的建設和運營。這些政策為風電場建設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市場需求:隨著全球能源消費結構的轉型和環保意識的提高,風電作為清潔能源發電的重要形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為風電場建設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欲獲悉更多關于風電場建設行業重點數據及未來五年投資趨勢預測,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風電場建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