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電池是一種能夠儲存電能并在需要時釋放出來的設備。它通過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實現能量的儲存和釋放。儲能電池在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電動交通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
儲能電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電化學反應或物理變化。在充電過程中,電池通過外部電源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并儲存在電池內部。在放電過程中,電池內部的化學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被轉化為電能并釋放出來供電使用。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新增投運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52.0GW(吉瓦),同比增長69.5%。其中,新型儲能增長45.6GW,占新增裝機規模的87.7%,累計裝機規模達到91.3GW,年增長率90.3%。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在新興經濟體、人工智能、加密貨幣和數據中心發展的推動下,2024至2026年,電力需求將平均每年增長3.4%。新能源并網帶來的隨機性、波動性問題更加突出,需求增長和成本降低進一步支撐儲能裝機需求的增長。
2024年中國電化學儲能行業市場規模達2661億元,2023年市場規模約為1296.82億元,近四年復合增速高達119.32%。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年增幅創規模化發展以來的新高,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為2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并且首次超過抽水蓄能新增投運4倍之多。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約86%。
電化學儲能是通過化學反應將化學能和電能進行相互轉換來儲存能量,根據材料不同主要可分為鉛酸蓄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等形式。當前,中國電化學儲能市場主要由鋰電池儲能系統主導,廣泛應用于大型儲能電站、分布式儲能及家庭儲能,2023年中國累計電化學儲能裝機量中鋰離子電池裝機占比達98%。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儲能電池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
鋰離子電池儲能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鋰電占比進一步提高,從2022年的94%增長至2023年的97%。同時,飛輪、超級電容、鈉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等非鋰儲能技術快速發展,逐漸實現應用突破,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多元用戶側場景提供了更多的技術選擇。
中國儲能電池行業市場集中度高,頭部廠商規模效應已經形成。從市場占有率和研發實力來看,寧德時代是儲能電池行業的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在30%以上;比亞迪、億緯鋰能、瑞浦蘭鈞及國軒高科等企業位于第一梯隊,市場份額占比在3%至15%之間;第二梯隊企業包括遠東股份、德賽電池等,已具備一定的產品研發能力,但市占率低,市場份額占比在3%以下。
儲能行業面臨持續的價格戰,導致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下降,一些企業陷入虧損。為應對競爭,企業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2024年,大容量電芯及其相關的系統之爭持續升級,主要圍繞第三代電芯展開。大容量競賽主要有兩大驅動因素:一是行業降本增效的需要;二是爭奪下一代產品的定義權。國內儲能企業積極出海,尋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海外市場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利潤率更高,因此吸引了大量中國儲能企業。中國企業在國際儲能展會上的表現活躍,展示了強大的出海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國家利好政策密集出臺,推動儲能行業快速發展。新型儲能的商業模式日漸成熟,投資成本持續降低,為儲能行業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新能源發電裝機保持較快增速,電力系統對新型儲能等調節資源需求快速增加。
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設備的自研自制能力成為廠商盈利的關鍵。對于完全依賴外部采購設備的系統集成商來說,毛利率較低,增加了虧損的風險。儲能系統價格不斷下探,對電芯企業及系統集成商的盈利能力構成挑戰。
全球能源結構加快調整,對儲能產業加快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儲能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年增幅創新高,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儲能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綜上所述,儲能電池行業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技術不斷創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儲能電池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