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產業是指生產、銷售和租賃用于貨物運輸的標準化金屬或非金屬箱體的行業,其種類繁多,按用途可分為干貨集裝箱、冷藏集裝箱、液體集裝箱等,按材質可分為鋼質、鋁合金、玻璃鋼質等。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國際貿易的回暖,集裝箱產業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特別是新興市場如中東、拉美、非洲等地的經貿發展,帶動了集裝箱運輸需求的增長。同時,智能化、綠色化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提高了運輸效率和安全性。然而,集裝箱產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原材料價格波動、環境污染問題、市場競爭加劇等。未來,隨著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推動,以及新興市場崛起等趨勢的帶動,集裝箱產業將迎來更多機遇,但也需要應對一些風險和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1.1 主要上市公司及產業鏈環節
集裝箱運輸產業鏈包括上游的基礎設施設備、配套服務,中游的集裝箱運輸服務,以及下游的工業制造企業和進出口貿易企業。主要上市公司有中遠海控(601919)、海豐國際(01308)、中谷物流(603565)、安通控股(600179)、中國外運(00598)、寧波遠洋(601022)等。
上游:包括集裝箱港口、集裝箱船制造、集裝箱制造、裝卸搬運設備等基礎設施設備,以及燃油供應、報關服務、貨運信息平臺等配套服務。代表企業有上港集團、寧波港、江蘇新揚子江造船、中船黃埔文沖船舶、中集集團、中遠海發、華東重機等。
中游:指集裝箱運輸服務,以集裝箱水運服務為主,代表企業有中遠海控、海豐國際、中谷物流、安通控股、招商輪船、鐵龍物流等國/央企集團或控股子公司。
下游:主要是各大工業制造企業、進出口貿易企業,市場參與主體類型多樣、數量龐大。
1.2 集裝箱運輸規模及運力
集裝箱泊位數量: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集裝箱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隨著國內經濟的騰飛,交通運輸行業快速發展,集裝箱運輸需求也隨之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國沿海省際運輸集裝箱船(700TEU以上,不含多用途船)共計336艘、箱位數79.8萬TEU,較2021年底相比均有所增長。
集裝箱運力規模:截至2023年2月,中遠海運集團以超過280萬TEU運力規模位居中國大陸地區第一,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另外,海豐國際超過15萬TEU,中谷新良海運和安通控股(泉州安盛船務)均超過10萬TEU。
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從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來看,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數據,2016-2022年,全國主要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逐年增長,從2016年的1.9億TEU左右增長至2022年的2.6億TEU以上。2022年,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前十名分別為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島港、廣州港、天津港、廈門港、蘇州港、北部灣港、日照港,其中上海港以4730萬TEU吞吐量位居全球港口第一。
內河港口集裝箱吞吐情況:2016-2019年國內內河集裝箱吞吐總量逐年增長,到2020年受疫情影響稍有下降;2021-2022年逐年增長,2022年全年內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500萬TEU。
1.3 集裝箱運價及市場變化
運價指數波動:從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進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來看,受新冠疫情影響,集裝箱進出口運價指數大幅波動,其中出口運價指數波動相對較大。自2020年11月份開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進口、出口集裝箱運價均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到2022年初,集裝箱運價市場開始回落;截至2023年1月,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進口、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均下降至117點以下。
市場變化:2021年,行業經歷了訂單暴增、價格高漲、供不應求的極端市場局面,這種極端現象在過去十年沒有出現,在未來也很難出現。2022年第三季度開始,市場開始回落,行業進入全鏈條調整期。
2.1 企業集中度及競爭格局
集裝箱運輸行業依據企業的注冊資本劃分,可分為3個競爭梯隊:
注冊資本大于100億元:中遠海控,屬于中遠海運集團子公司。
注冊資本在1-100億元之間:招商輪船、安通控股、中集世聯達、中谷物流、寧波遠洋、鐵龍物流等。
注冊資本在1億元以下:大連信風海運、中鐵國際多式聯運、天津達通航運等。
從中國大陸地區班輪公司集裝箱運輸TOP8企業總運力占比來看,截至2023年2月,中遠海運集團的集裝箱運力占TOP8企業總量的比重超過80%,緊隨其后的海豐國際和中谷新良海運占比均在4%左右。
2.2 市場結構及壁壘
集裝箱運輸行業屬于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水平較高。多年以來,行業龍頭企業不斷進行兼并和聯盟,規模經濟性和成本優勢突現,新企業進入市場的壁壘較高,市場高度集中。從行業企業的集裝箱運力規模來看,2022年,集裝箱運輸行業頭部企業市占率CR1超過50%,CR10超過60%。
2.3 競爭五力模型分析
根據五力競爭模型分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市場布局,企業競爭趨于激烈。具體情況如下:
上游市場:主要港口基礎設施服務商、集裝箱設備供應商等,市場較為集中,企業議價能力較強。
下游需求市場:各大工業制造或貨主企業,議價能力較弱。
潛在進入者:行業存在較高的資金、技術門檻,潛在進入者威脅較弱。
替代品:由于集裝箱運輸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的特點,目前尚未有完全替代其運輸方式的產品。
行業內競爭: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市場布局,企業競爭趨于激烈。
對各方面的競爭情況進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得到目前我國集裝箱運輸行業競爭激烈程度一般。
3.1 技術創新推動自動化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集裝箱碼頭的自動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自動化集裝箱系統能夠提高處理效率,減少人力成本,同時降低事故發生率。未來,自動化集裝箱船舶和無人駕駛卡車可能會成為常態。
3.2 綠色環保技術的應用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集裝箱運輸業正在尋求更環保的解決方案。這包括使用低硫燃料或替代能源(如液化天然氣、電力等),優化設計以減少能耗和排放,以及提高回收利用率。
3.3 數字化和區塊鏈技術的提升
數字化可以提高物流效率,減少文件處理時間和成本。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提供更安全透明的貨物追蹤系統,減少欺詐和錯誤,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3.4 多式聯運的發展
隨著全球貿易的增加,多式聯運(即通過多種運輸方式進行貨物運輸)將更加普及。這需要集裝箱的標準化和模塊化設計以適應不同的運輸方式,如鐵路、公路和海運的無縫轉換。
3.5 供應鏈的彈性和適應性
面對全球范圍內的不確定性,如自然災害、政治變動或健康危機,集裝箱運輸業需要提高其供應鏈的彈性。這可能包括建立更多的區域性物流中心,以及使用高級分析和人工智能來預測和應對潛在的供應鏈中斷。
3.6 規模經濟與合作
隨著船舶的尺寸不斷增大,集裝箱運輸業可能會繼續探索規模經濟。同時,行業內的合作也有可能加強,包括共享船舶、設備和信息系統等,以提高整體效率和降低成本。
3.7 政策支持與產業發展
政府在推動集裝箱物流行業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推動集裝箱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為集裝箱制造企業提供技術創新補貼,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推動建立廢棄集裝箱回收利用標準體系,鼓勵企業開展廢棄集裝箱的再利用和循環經濟,通過回收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促進集裝箱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8 新興市場崛起
新興市場如中東、拉美、非洲等地的經貿發展將帶動集裝箱運輸需求的增長。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將為集裝箱運輸行業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
欲了解集裝箱產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集裝箱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