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環保要求的提高,綠色智能船舶的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中國造船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要求,積極開展綠色轉型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績。
造船業是指生產銷售船舶制造產品,為水上交通、海洋開發和國防建設等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產業。它不僅是勞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還對機電、鋼鐵、化工、航運、海洋資源勘采等上、下游產業發展具有較強帶動作用,對促進勞動力就業、發展出口貿易和保障海防安全意義重大。
船舶工業是現代綜合性產業,也是軍民結合的戰略性產業,能夠為海洋開發、水上交通運輸、能源運輸、國防建設等提供必要的技術裝備,是國家裝備制造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大工業的縮影,也是關乎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的戰略型產業。
對于我國而言,船舶工業成為國家經濟命脈中的一個支柱產業,在經歷多年的發展之后,我國船舶工業不斷壯大,已然成為國際船舶工業中的重要力量,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船舶工業是提升一國綜合國力的必備產業,現階段,發展我國船舶工業更為重要,是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加快海洋開發步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水上 運輸安全、維持國民經濟增長、保證國防安全的必然需求,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船舶種類是指船舶按不同標準所劃分的類別。按建造方式,可分為舢板、帆船、機帆船、輪船、水翼船和汽墊船。按航行區域,可分為內河船和海船。按國籍,可分為本國船和外國船。按開航是否定期,可分為班船和不定期船。按執行的任務,可分為公務船和商船。按運輸對象,可分為客船和貨船,其中貨船又可分為雜貨船、散裝船、冷藏船、固體貨船、液體貨船、氣體貨船、集裝箱船等。
全球造船業市場規模龐大,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造船企業在技術水平、生產效率、市場份額等方面競爭激烈。中國造船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國之一,占據了顯著的市場份額。2024年上半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5%、74.7%和58.9%,顯示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增長動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造船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顯示:
中國造船業的市場集中度較高,頭部企業如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等特大型央企,憑借技術、資金及市場優勢,在船舶制造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世界造船業的主要市場份額由中韓兩國爭奪,中國在散貨船等船型上占據絕對優勢。主要競爭對手包括韓國的造船企業,如現代重工、三星重工等,這些企業在技術、質量和市場份額上與中國企業形成激烈競爭。同時,日本、歐洲等地的造船企業也在特定領域保持競爭力,尤其是在高端船舶和特殊船舶的建造上。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中小型船廠開始接單,客戶群體也從頭部船東向更多中小型船東下沉。國內造船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以爭奪市場份額。2024年上半年,中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國際市場份額達到71.7%,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
造船行業正朝著更智能、高效的方向發展。中國船舶工業以數字技術為突破,推動船舶行業智能化轉型步伐的加快。造船市場需求受全球經濟波動、航運市場繁榮度等多重因素影響。隨著全球貿易的增長和環保要求的提高,新船需求不斷增加。船舶配套的關鍵設備與零部件自給率不足、核心系統自主配套率較低。高端研發設計能力較弱、高端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勞動力人才培養問題凸顯,一線技術工人數量減少,企業用工成本上升。
全球經濟復蘇以及補庫存需求顯現,全球貿易增速有望實現回升,為我國船舶進出口貿易創造了良好發展環境。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行業發展,為造船業提供了政策支持。非洲等新興市場成為我國船舶出口的重要增長點。
綜上所述,造船行業市場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但同時也擁有綠色轉型、智能化發展等機遇。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以應對市場挑戰并抓住發展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造船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