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是指建造或制造船只的生產工業,一般是在一種專業設施造船廠里的船臺或船塢中進行。造船本身應用的科技十分廣泛,從船身到引擎的使用,造船技術可以分為幾大類,包含船體(或稱載臺,此部份以基本設計及結構設計為主,依材質可再細分為鋼船、鋁合金船、玻璃鋼〔FRP〕船、水泥船、木船、皮革船、塑膠管筏等)、艤裝(如電子設備、航儀、家具、主機以外其他設備等)、輪機(船用主機,如蒸氣渦輪機、燃氣渦輪機、柴油引擎、核子反應爐等)及電機。
2024年上半年,我國造船完工量250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4%;新接訂單量542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3.9%;截至6月底,手持訂單量1715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8.6%, 三大指標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5%、74.7%和58.9%。
1—5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32.4億元,同比增長26.3%;實現利潤總額160億元,同比增長187.5%。
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
高端船型訂單飽滿 利潤同比增長近2倍
在今天公布的中國造船業數據中還有一項非常亮眼的指標,就是利潤額。今年前5個月,中國造船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近2倍。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造船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顯示:
造船業是一個國家經濟政治的綜合反映,強周期性是顯著特點,本質在于供需關系的變化。船舶需求和供給的傳導具有滯后 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剛性共振形成的供需錯配是造成周期的直接原因。 縱觀歷史,船舶大周期與經濟周期吻合大概20年左右,中周期5-10年,小周期3年左右。每一個周期都伴隨著當時重要的歷 史性事件,也都以寒冬開頭,然后回暖起伏,再次進入寒冬。周期推動因素主要包括全球經濟波動、船舶自然汰換、能源新 規推動、船舶技術升級、突然事件擾動等等。
2021年10月歐線、美線、日韓線、東南亞線、地中海線等主要航 線運價較2019年末分別上漲410.5%、198.2%、39.1%、89.7%和396.7%。船東逐利下單,船廠訂單增 加,船價上漲。 隨著疫情緩解供應鏈問題得到解決,北美及歐洲的高通脹、利率上升、金融緊縮等問題限制外貿進 出口,箱船運價下降。前期鎖定的大量箱船訂單擠占了船廠船臺,隨后散貨船、油運及氣運接力, 船舶行業迎來景氣繁榮。 22年末相較21年初,按CGT計全球造船在手訂單上漲46%,箱船在手訂單上漲205%,船廠產能飽和, 造船進入賣方市場,船舶價格持續走高。
2022-2023年,黨中央、國務院和相關部委圍繞發展規劃、綠色發展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船舶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與經濟支柱產業,國家及相關地方政府也將船舶工業發展列為“十四五”時期的重點發展領域,提出了具體的規劃舉措,為“十四五”時期船舶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12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體系初步構建。到2030年,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全面推動船舶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提升重大技術裝備制造能力和質量水平,穩步提升中國品牌影響力。
2023年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整體上不如疫情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加劇,以及近期紅海航運通道受阻等不確定、難預料因素,都會對貿易活動形成干擾。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長期積累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有不懼風雨、敢闖敢拼、不斷創新的廣大外貿主體,外貿綜合競爭優勢依然突出,外貿新動能加快聚集,外貿發展的有利條件多于不利因素。
……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造船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