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漢服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也有人稱為漢裝、華服、漢衣冠,是由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期間,漢族以華夏禮儀文化為內涵發展出的民族服飾。它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產業鏈結構清晰,主要包括上游的設計制造環節、中游的銷售服務環節和下游的消費者環節。上游環節包括漢服設計、面料采購、剪裁縫制等,是漢服產業的基礎;中游環節包括電商平臺、實體店、租賃服務等銷售渠道,是漢服產業與市場連接的橋梁;下游環節則是廣大漢服愛好者和消費者,他們通過購買、租賃、參與文化活動等方式,與漢服產業產生緊密聯系。
在上游環節中,漢服學術研究、設計和制造等環節不斷創新,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的產品。設計師們通過挖掘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審美相結合,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漢服款式。同時,漢服制造環節也注重面料選擇、剪裁、縫制等多個環節的質量控制,確保漢服的質量和品質。
在中游環節中,電商平臺成為漢服品牌拓展市場的重要陣地。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上的漢服銷量持續增長,憑借其廣泛的覆蓋面和便利性,吸引了全國范圍內的消費者。線下體驗店則提供了消費者親身體驗漢服的機會,盡管運營成本較高,但能夠帶來更為直觀的購物體驗。
2023年我國漢服市場規模已超過144億元,并預計2024年將增長至168.8億元,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82%。到2027年,中國漢服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41.8億元。曹縣作為漢服銷售的重要地區,其2024年前三季度漢服網絡銷售額達到57.9億元,同比增長17.3%,占全國同類市場份額的50%以上。這些數據均表明,漢服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漢服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漢服市場的消費者群體日益多元化,涵蓋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和地域的人群。年輕女性用戶仍是漢服愛好者的主流,但男性用戶和兒童用戶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26-35歲消費者的占比提升顯著,顯示出漢服文化的廣泛傳播和普及。從購買動機來看,喜歡漢服文化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消費者購買漢服的主要驅動力。此外,隨著漢服日常化趨勢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漢服作為日常穿搭的一部分,推動了漢服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漢服行業競爭激烈,市場參與者眾多,包括知名品牌、獨立設計工作室、傳統手工藝人以及新興電商品牌等。這些競爭者通過不同的策略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知名品牌如漢尚華蓮、明華堂、如夢霓裳、十三余、織羽集等,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品牌影響力,通過線上線下渠道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這些品牌通常注重產品的品質和設計感,推出高端、精致的漢服產品。例如,十三余通過多渠道新品曝光和種草預熱,實現新品爆發效果好,擅長利用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進行營銷,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同時,該品牌還成功與爆款網游、影視劇等流行文化IP聯名,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獨立設計工作室通常規模較小,但設計獨特,注重細節和品質,能夠吸引一部分追求個性化的消費者。傳統手工藝人憑借精湛的手工藝和獨特的文化底蘊,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尤其是高端定制市場。他們的產品通常價格較高,但品質卓越,能夠滿足一部分追求高品質和獨特性的消費者需求。新興電商品牌則利用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進行快速推廣和銷售,具有較強的市場敏銳度和反應能力,通常注重性價比和實用性,滿足大眾消費者的需求。
隨著漢服日常化趨勢的增強,多元化消費場景將不斷拓展。漢服將更多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文旅活動中,例如結合漢服文化的旅游線路、漢服酒店、漢服旅拍等新型文旅產品將不斷涌現,為漢服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然而,漢服行業也面臨一些挑戰,如同質化競爭嚴重、利潤空間小、產業鏈不成熟以及破圈壓力大等問題。這些挑戰需要企業和行業共同努力,通過加強創新設計、提升產品質量、拓展市場渠道等方式來克服。
綜上所述,漢服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快速增長、消費者群體多元化、產業鏈結構清晰以及競爭格局激烈等特點。未來,隨著創新設計的推動、產業鏈的完善以及國際化發展的推進,漢服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漢服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