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市場規模近年來持續增長。智慧城市是以發展更科學、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為目標,以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支撐,通過透明、充分的信息獲取,廣泛、安全的信息傳遞和有效、科學的信息處理,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形成低碳城市生態圈而構建的新形態城市。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智慧城市已成為今后城市規劃的新方向。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城市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AI平臺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分析和處理城市運行中的數據,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化決策支持。
十八大以來,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53.1%提高到2021年64.7%,1.3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2021年,全國城市數量達到691個,建成區面積6.2萬平方公里,建制鎮2.1萬個,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隨著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攀升,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醫療、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環保等領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能有效解決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城市病”,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
2021年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達到21.1萬億元,較2020年同比上升41.6%。2022年智慧城市市場規模達到24.3萬億元,盡管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平臺市場規模同比下降4.2%,降至53.2億元人民幣,但整體智慧城市市場規模依然保持增長。2023年智慧城市市場規模達到28.6萬億元,同比上升18.6%,智慧城市產業規模達到11535.4億元。
智慧城市市場競爭激烈,多家企業在此領域展開角逐。這些企業既包括國內外知名的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百度、中興通訊、浪潮軟件、商湯科技等,也包括一些專注于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領域的創新型企業。這些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在智慧城市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競爭格局方面,由于智慧城市涉及的技術領域廣泛,且應用場景多樣,因此市場競爭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不同企業在技術實力、產品性能、解決方案的完整性以及市場渠道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市場競爭格局復雜多變。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智慧城市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投資持續增加,技術不斷革新,主要發展領域包括智慧政務、智慧應急和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不僅能夠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在應對環境變化、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展望未來,以人為本,城市數智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和技術創新多元化發展,包括數字孿生、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的深入應用,將使城市服務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承載著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數字人民幣等新基建;平臺經濟、智能制造、供應鏈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數字化等主體功能,是數字經濟的主力軍。未來智慧城市將面臨不確定經濟增長、結構性非均衡及低欲望社會的發展環境,按“十四五”規劃,2025年要達到10萬億,每年要增長10%。數字經濟目標實現很大程度決定于智慧城市水平提高。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建設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為智慧城市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這些政策旨在推動城市智能化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隨著政策的持續引導,智慧城市將呈現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斷增長,城市管理和服務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智慧城市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智慧城市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智慧城市的應用場景也不斷拓展,從傳統的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領域,拓展到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環保等新興領域。這些新場景的出現將推動智慧城市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智慧城市行業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引導,智慧城市將呈現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智慧城市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