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對外工程承包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展現出顯著的韌性和成長能力。盡管面臨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市場需求變化,行業整體仍保持穩定增長。
對外承包工程是施工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通過投標、議標、接受詢價和委托等多種方式,按照一定條件同外國發包單位就某項工程的建設簽訂合同,據以組織施工的工程。對外承包工程有單獨承包、聯合承包和分包之分。聯合承包主要是一些規模大、技術新、施工組織要求高的大型項目。多個承包商共同承包某項工程,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順利完成施工任務。分包則是大承包商從發包人手中取得了一個項目的施工建設權力后,把部分工程轉包給其他的承包商完成。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主要集中在亞洲和非洲市場。以2023年為例,新簽合同額中,亞洲市場占比為50.4%,非洲市場占比為32.2%,顯示出這兩個區域的市場潛力。同時,北美市場的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達到了37.5%,表明中國企業正在積極開拓和深化在這些區域的市場影響力。從長期趨勢來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亞、東南亞等經濟實力更好的國家有望成為新的主要市場。
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1~8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973.4億美元,同比增長4.96%;新簽合同額1495億美元,同比增長21.1%,相比2023年1~8月新簽合同額增長幅度較大。從更長時間維度看,過去十年間,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和新簽合同額雖有波動,但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如2014~2022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在1萬億元人民幣上下波動,新簽合同額由1.1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至1.70萬億元人民幣。
交通運輸、一般建筑、電力工程和石油化工是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的主要業務領域。其中,交通運輸新簽合同額占比高達23.4%,一般建筑占比為22.3%,顯示出這些領域的核心地位。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極少數頭部企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例如,排名前10的頭部企業新簽合同額合計占比超過60%,排名前100的骨干企業新簽合同額合計占比則高達90%以上。同時,國際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包括西班牙、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的承包商等。企業對外承包工程項目的競爭,既來自國內同業的競爭,也來自日韓、歐美等國領先的大型國際承包商。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對外工程承包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低價中標及先行墊付工程款較為普遍,行業收益率下滑,項目的工期和合同條件都已比較苛刻,質量、性能要求與合同價格嚴重不匹配,風險也越來越大。此外,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合作的內涵更加豐富,包括合理規劃區域開發、協助進行融資和項目運營管理、促進東道國就業和產業升級、改善項目周邊生態等諸多新需求已成為外方選擇合作伙伴的重要因素,這對國際承包商跨國經營與整合規劃能力等整體綜合競爭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長期處于低位,此外,由于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大宗商品進出口受限,亞非拉國家政府和業主的財務能力普遍低下,迫切需要投資以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進入到新的發展機遇期,由此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全球經濟復蘇和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增加為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工程承包行業將面臨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挑戰,但同時也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政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以推動總承包模式的應用,預計未來總承包模式將成為行業通行模式。企業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提高工程建設的智能化水平,通過引入新技術,可以提高工程承包的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和風險。企業需要注重綠色建筑、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技術應用和創新,推動工程承包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工程承包企業應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國際競爭力。
綜上所述,我國對外工程承包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但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未來,行業將面臨總承包模式普及、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國際化發展等多重趨勢和挑戰。企業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提升,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對外工程承包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