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工程承包是指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單位承包境外建設工程項目(以下簡稱工程項目)的活動。這種承包方式是根據《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進行的,包括多種類型的工程項目,如房屋建筑、工業建設、制造加工設施建設、水利建設、廢水(物)處理、交通運輸建設、危險品處理、電力工程建設、石油化工項目、通訊工程項目等。
這種承包方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拓展企業的市場和業務范圍,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技術,擴大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以及促進國際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分布廣泛,涉及交通運輸、一般建筑、電力工程、石油化工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交通運輸建設、一般建筑、電力工程和石油化工等傳統業務依舊是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最具優勢的行業領域。
對外工程承包行業發展現狀
世界經濟滯脹風險上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行業面臨更為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繼續積極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合作仍保持活躍。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549.9億美元,新簽合同額2530.7億美元。
總體上看,2022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發展呈現以下四個特點:首先,從各區域市場新簽合同額來看,亞洲市場保持穩定,非洲、歐洲市場出現下滑,拉美市場快速增長;第二,從對外承包工程業務領域來看,雖然交通、房建、電力等傳統三大業務領域新簽合同額下降2.4個百分點,但是在新能源、石化、工業建設以及廢水、廢物處理等領域都呈現增長態勢,業務領域多元化發展態勢明顯;第三,業務轉型升級加速,可持續發展成效顯著,例如在新領域方面,業務板塊向綠色產業、生態環保、農業開發、資源開發、新型城市建設等新領域不斷延伸;第四,一大批“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取得重大進展。
2023年,我國不斷推動政策創新,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外貿新動能加速培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取得成效;我國引資規模仍處歷史高位,持續成為全球投資熱土;對外投資合作不斷加碼,對外承包工程進展良好。
2023年全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1338.8億元,增長8.8%,新簽合同額18639.2億元,增長9.5%。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9305.2億元,增長9.8%,新簽合同額16007.3億元,增長10.7%。此外,2023年,我國企業共向境外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4.7萬人,比上年增加8.8萬人;其中承包工程項下派出11.1萬人,勞務合作項下派出23.6萬人。年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54.1萬人。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對外工程承包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我國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陣容龐大,囊括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各類企業,包括“窗口公司”、工程公司、設計院、裝備制造廠、運營維護公司,以及物流、礦業、房地產和投資公司等。這些企業共同構成了一個強大的團隊,對推動國際工程市場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并逐漸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從細分領域來看,我國在多個領域展現出了強大的技術競爭優勢。無論是鐵路、公路、港口建設,還是水電、火電、特高壓輸電、5G基站建設等領域,我國的企業都具備卓越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經驗。這些優勢不僅為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也為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深刻調整,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進入轉型期。展望2024年,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世界將面臨高通脹、高利率、高風險、低增長的態勢。1月上旬,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降至2.4%。
全球開放的趨勢由關稅、投資準入的邊境上的領域,逐漸轉向產業政策、知識產權政策、環境政策等邊境后領域,其中環境政策尤為明顯。2023年2月,歐盟推出“綠色協議產業計劃”,將通過提出“凈零工業法案”、建立凈零工業學院、設立歐洲主權基金以及發展自由貿易協定網絡等措施,為其成員國提升凈零排放技術以及相關產品的制造能力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指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這為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從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發展趨勢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仍將是未來推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實現穩步發展的重要組成。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對外工程承包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