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遠洋捕撈行業的市場規模和產值呈現出一定的波動。遠洋捕撈是指在200米等深線以外大洋區進行捕撈作業。我國是海洋捕撈業大國,但隨著近海環境惡化與漁業資源枯竭,近海捕撈業發展已陷入困境,遠洋捕撈業成為海洋捕撈業新的增長點。
遠洋捕撈產品營養豐富,同時遠離人類活動區域,具有無污染、綠色健康的優良特性,對保證人們飲食健康和消費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雖然近年來我國遠洋捕撈業發展迅速,但相對于遠洋漁業發達國家,我國遠洋捕撈業發展仍較為落后。
遠洋捕撈行業的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環節。上游環節涉及遠洋漁船制造、漁具設備制造以及石油電力供應等;中游環節則是遠洋捕撈和水產品加工與儲存;下游環節則聚焦于各類銷售渠道,包括批發市場、零售商、電商平臺以及餐飲服務等。
上游環節:遠洋漁船制造領域需生產具備強大續航能力、穩定航行性能以及適應惡劣海況能力的各類漁船。漁具設備制造則包括拖網、釣具、網具等捕撈工具的生產與供應,對于提高捕撈效率至關重要。石油電力環節作為遠洋漁船運營的動力來源,其穩定性和可靠性直接關系到漁船的出海作業能力和續航能力。中游環節:漁民和船員駕駛漁船前往遠洋海域進行捕撈作業,隨后對捕撈到的水產品進行初步加工、分級、包裝和冷藏儲存,以確保水產品的品質和新鮮度。下游環節:各類銷售渠道環節將遠洋捕撈的水產品推向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遠洋漁業行業市場規模為243.54億元,而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下降為224.75億元。這可能與全球漁業資源的波動、遠洋捕撈成本的上升以及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等因素有關。然而,預測顯示,從2024年到2030年,中國遠洋漁業行業市場規模將平穩上升,預計2030年將達到255.33億元。
從區域分布來看,中國遠洋漁業產值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差異。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2021年我國遠洋漁業產值中,浙江占比最高,達到25.85%,其次為山東和福建,占比分別為21.88%和20.28%。這些地區擁有較為完善的遠洋捕撈產業鏈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遠洋捕撈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在重點企業方面,上海開創遠洋漁業有限公司是國內遠洋捕撈行業的佼佼者。該公司主要從事遠洋漁業捕撈、水產品加工銷售及相關貿易,擁有大型金槍魚圍網船舶和拖網加工船舶,形成了海洋捕撈、食品加工、海上運輸、漁貨貿易一體化產業結構格局。
政策環境對遠洋捕撈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進遠洋漁業的高質量發展。例如,農業農村部印發的《關于促進“十四五”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穩定支持政策、強化規范管理、控制產業規模、促進轉型升級,并加強多雙邊漁業合作交流。
在發展趨勢方面,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和健康需求的提高,消費者對遠洋深海產品的偏好將逐漸增加。金槍魚、魷魚等遠洋漁業產品將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同時,遠洋漁業企業也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運回大量優質海魚產品,為豐富國內市場、穩定水產品價格做出了重要貢獻。
遠洋捕撈行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風險。例如,全球漁業資源的波動、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以及捕撈成本的上升等因素都可能對遠洋捕撈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此外,遠洋捕撈作業還面臨著海洋環境保護、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壓力和挑戰。
綜上所述,遠洋捕撈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但總體發展趨勢向好。在未來發展中,遠洋捕撈行業需要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遠洋捕撈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