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逐步放開,商業航天逐漸成為全球航天領域的新熱點。2023年,我國商業運載火箭的發射活動展現出了顯著的增長態勢,發射次數達到了13次,與前一年相比,實現了160%的大幅增長,并且成功率也顯著提高。據統計,該年度我國商業航天領域共發生了約170起融資事件,合計披露的融資金額超過了185億元人民幣。
商業航天是指通過商業手段開展航天活動,包括但不限于商業衛星發射、商業衛星服務、商業火箭研發等。我國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業航天的火箭總裝總測、衛星研產、衛星數據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鏈。上游是火箭制造、衛星制造及相關配套設備;中游為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下游為終端應用及服務市場。
商業航天的發展還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例如,衛星互聯網、太空旅行、太空采礦等新興應用場景不斷涌現,為商業航天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市場空間。
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的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航天產業的總收入是3840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810億美元,占全球航天產業收入的73%,主要包括衛星制造業收入、發射服務業收入(約70億美元)、衛星服務業收入和地面設備制造業收入等。2023年中國商業航天迎來了真正的元年,產業鏈開始成熟,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需求逐漸明確。
2024年,"商業航天"這一關鍵詞首次被正式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標志著其在我國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官方認可。而在2023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更是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包括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以及低空經濟在內的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在政策鼓勵下,多地出臺規劃,部署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完善產業布局。北京、上海、海南等地相繼發布了促進商業航天發展的專項規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例如,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依托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正在加快推進“一城兩區一港”建設。
北京作為中國的航天科技創新中心,已經形成了商業航天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布局。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的數據顯示,北京目前擁有157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培育出銀河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0家。此外,中國還有多家商業火箭公司成功發射入軌,如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
近年來,商業航天企業在火箭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多款商業火箭成功入軌,如天兵科技的“天龍二號”、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等。其中,“朱雀二號”成為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燃料火箭,標志著我國在商業運載火箭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共實施30次發射任務,比去年同期增長20%,發射衛星數量超過80顆。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顯示:
據中國航天工業質量協會統計,從2015年至2020年,我國商業航天產值由3764.2億元突破至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2%,預計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超2.3萬億元。
伴隨著低成本商業衛星與運載火箭、低軌衛星互聯網、太空旅游、太空資源利用等領域的拓展,商業航天已成為推動航天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是構成國家戰略性力量的有機組成。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政策的持續支持,商業航天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預計未來幾年內,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