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質量檢測技術邁入全新的AI時代
10月24日,由國家能源集團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旗下海康威視聯合研發的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技術在京正式發布。該技術可實時檢測煤炭的熱值、水分、硫分和灰分等指標,成功推動煤質檢測耗時由至少8小時縮減至2分鐘。該技術的發布,標志著我國煤炭質量檢測技術邁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時代。
202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57.2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增長5.6%。從全國能源消費總體情況來看,煤炭仍是主要的消費能源,但占比近年來呈下降趨勢,從2010年的69.2%降至2023年的55.3%。
煤炭是我國的能源基石,煤炭質量檢測是煤炭生產、銷售結算、利用的關鍵基礎。
長久以來,傳統的煤質檢測技術主要是化學手段,存在過程復雜、操作差異大、流程長、風險大、結算周期長等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此次發布的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技術,可快速對煤炭進行準確、無損分析,實現煤炭供需兩端全流量實時在線全自動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該技術成功實現自動無人干預,改變了傳統采樣、制樣、化驗的復雜流程,構建了高效、透明的在線檢測模式。同時,其在檢測時采集的樣品量也呈指數級增加,比如單列車的檢測煤量可達1噸以上,是傳統1克煤樣檢測量的百萬倍,使得樣品代表性大幅提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煤炭行業智能化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促進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例如,《煤礦安全生產條例》的發布旨在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煤礦智能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則要求構建適應行業發展趨勢的智能化標準體系。
煤炭行業智能化是指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現代技術與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煤礦開拓、采掘、運輸、通風、洗選、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能化運行。
隨著國家對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對安全生產的要求不斷提高,煤礦企業需要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生產成本和資源浪費。而煤礦智能化技術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煤炭作為我國能源供應“壓艙石”,近年來,優質產能持續釋放。
山西省能源局一級巡視員苗還利介紹,近3年,山西省新增煤炭產能2.69億噸/年,產量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2023年,山西省分別完成電煤保供任務5.8億噸、6.2億噸,輻射24個省份和地區。
高質量的能源保供背后,是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從山西省發展改革委獲悉:山西50%以上煤炭產能實現智能化開采,建成30個綠色開采試點示范煤礦,煤炭先進產能占比近82%,煤炭產量連續4年位居全國前列。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煤礦智能化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例如,智能開采技術、無人駕駛技術、智能監控技術等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煤礦的生產效率和安全性。
9月19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的煤礦智能化建設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作推進會提出,要科學做好“十五五”煤炭規劃研究編制工作;以建設山西、蒙西、蒙東、陜北、新疆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為重點,穩步有序推進產能建設;加強煤炭產能“一本賬”管理;重點推進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智能化建設;聚焦煤炭生產、加工、利用等關鍵環節,持續提升煤炭全生命周期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進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
想要了解更多煤炭行業智能化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煤炭行業智能化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報告對我國煤炭行業智能化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煤炭行業智能化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