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冬季供熱取暖屬于“溫飽型”的剛性需求,夏季供冷則屬“享受型”的軟性消費。為了應對高溫天氣帶來的不適,全國多個城市開始探索“區域集中供冷”方案。深圳、三亞和廣州等地已經開始試運行集中供冷系統。
集中供冷是指像集中供暖一樣,通過冬季供熱管網,把冷凍水輸送到位于區域內的換熱站,通過冷交換后將7℃-9℃的冷凍水輸送到用戶的末端風盤系統。這一模式并非新概念,其本質與水機空調的風盤制冷相似,但關鍵在于冷源的集中供應與調配。
集中供冷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具有集約用地、錯峰降容、高效節能、智能管控、避免重復投資等特點。在實際應用中,集中供冷系統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減少電能消耗和碳排放。同時,它還能夠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為城市環境帶來積極變化。
全球氣候危機越發凸顯,極端天氣增多,特別是夏季高溫天氣頻發,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為應對氣候變化,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新路徑,集中供冷模式逐漸受到重視。阿聯酋、新加坡和德國正推動區域集中供冷系統發展,將其作為實現綠色供冷、減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徑,以更好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轉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建筑密度和高度也在不斷提高。這導致城市熱島效應加劇,傳統的空調系統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供冷需求。因此,集中供冷作為一種高效、環保的供冷方式,逐漸在城市中得到應用。目前集中供冷在大型建筑群、商業綜合體、辦公樓、醫院、學校等場所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處于規劃、建設和運營等各階段的供冷面積在50萬平方米以上的集中供冷項目已近800個,其中實際投入使用的項目已經超過150個。這些項目主要分布在商業樓宇高密度集中的區域,如CBD、產業園區等。
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集中供冷具備更高的能效優勢和更低的價格優勢。然而,具體的收費價格會根據不同的項目和使用場景而有所差異。若區域內大部分用戶都選擇使用供冷服務,那么分攤到每個用戶的費用相對較低;反之,如果用戶的使用比例不高,那么分攤費用則會相應增加。
近年來,集中供冷領域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的目光,其中三峽集團、國網綜能、中國燃氣等國內知名企業,以及法國電力、新加坡能源等國際巨頭紛紛涉足其中。這一趨勢推動了集中供冷行業的快速發展,年投資額已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彰顯了該領域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集中供冷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作為城市推進“雙碳”目標(碳達峰與碳中和)實施的有效手段之一,集中供冷行業正面臨著技術迭代升級與政策積極扶持的雙重利好。這一趨勢預示著集中供冷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步入一個既快速又有序的發展新階段。目前,集中供冷主要應用于商業樓宇高密度集中的區域。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拓展,集中供冷將逐步向居民住宅區等領域延伸。這將為更多人群帶來清涼和舒適的生活環境。
隨著技術的持續革新與飛躍,集中供冷系統實現了技術層面的全面升級。在此過程中,新型制冷裝置、智能調控系統及高效冷卻設施被整合進供冷體系,顯著增強了系統的能源效率、運行穩定性及智能化水平。得益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推廣與應用,集中供冷行業已邁入智能化發展的新紀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集中供冷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