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產業概況
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基于腦力勞動創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包括人身權力和財產權力,也稱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知識產權產業是指圍繞知識產權產品和服務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四個方面開展,產生知識產權產品、實現知識產權價值、提供知識產權服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統稱。這一產業涵蓋了專利、商標、版權、設計等多個領域,包括了知識產權的產生、注冊、轉讓、許可、訴訟、咨詢等多個環節,涉及法律、技術、經濟、管理等多個學科。
常見的三大知識產權主要有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此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產權還可以劃分為:地理標志、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 知識產權產業是以創新成果為內在發展動力的新型產業,具有高創新創意性,并隨著知識產權日益受國家重視而快速崛起。
隨著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各國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知識產權產業政策。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旨在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綱要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目標,并部署了一系列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此外,《“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提出“培育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工作任務,預期到2025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
知識產權產業現狀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報告,中國在全球的創新指數排名逐年上升,成為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這離不開知識產權產業的支持和貢獻。知識產權服務業通過提供專利轉化、運營、信息、法律和咨詢等服務,助力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2024年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提供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數量約為8.9萬家,同比增長2.9%。其中,專利代理機構5269家,商標代理機構35712家;此外,提供知識產權法律、運營、信息及咨詢服務的機構分別約為2.2萬家、0.9萬家、1.6萬家和5.8萬家。
2023年,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總營業收入約為2850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執行企業財務制度的機構平均營業收入為319.5萬元。專利代理機構總營業收入約為462.6億元,單個機構平均營業收入為934.9萬元。2023年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人均創造營業收入(即勞動生產率)為28.9萬元/人。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知識產權產業市場研究及投資決策報告》顯示:
隨著知識產權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變得越來越復雜,需要更多專業化的服務來滿足人們的需求。這些專業化的服務包括專利代理人、知識產權律師、知識產權咨詢師等。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學歷層次保持較高水平,為知識產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截至2023年底,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數量約為98.4萬人,同比增長1.5%,其中,執業專利代理師為34396人,同比增長9.7%。2023年,有41.4%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招收了新入職人員,15.8%的機構錄用了應屆畢業生。新入職人員年齡主要集中在25~30歲。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學歷層次保持較高水平,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71.5%。
知識產權產業發展趨勢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服務的數字化與智慧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這些技術不僅提高了知識產權服務的效率和準確性,還推動了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現代化和智能化發展。
未來,我國將繼續加強知識產權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將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法規制度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另一方面,將積極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促進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和商業化。同時,還將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我國在國際知識產權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知識產權產業市場研究及投資決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