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持平
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微信號消息,7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8.9,與6月持平,扭轉下降態勢,景氣狀況有所好轉。其中,分項指數3升2平3降。分行業指數4升1平3降。企業投資意愿保持平穩;企業成本有所下降,效益止降趨穩。
中小企業以其經營方式靈活、組織成本低廉、轉移進退便捷等優勢更能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消費者追求個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中,中小企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的國家,中小企業的發展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專精特新”成為高頻熱詞,促進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也成為共識。
我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4萬家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具備韌性好、效益高、潛力大、研發強等特點。通過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可以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的活力和發展動力,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4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家。
國務院總理李強8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要大力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強化財稅、金融、科技、產業、人才等政策協同,全鏈條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要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梯度培育、要素保障、公共服務等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要以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為契機,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中小企業行業經營戰略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專精特新企業主要從事細分市場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升級的趨勢。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專精特新企業能夠快速調整生產經營,抓住新的市場機遇,如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活力。
央行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今年6月末,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2.9萬億元,同比增長16.5%;5月末,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7萬億元,同比增長19.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余額4.1萬億元,同比增長15.9%,均明顯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當前,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消費者行為和習慣出現新變化,給企業生產經營增添新變量。對此,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部署,為更多中小企業走好走實“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創造有利條件。
中小企業行業政策環境
2021年6月4日,財政部修訂印發《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強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充分發揮該項資金在引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績效。
2021年6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通知》從大力推動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提質增效、持續優化銀行內部政策安排、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切實提升貸款定價能力、著力完善融資服務和配套機制等方面,對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出具體要求,著力改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
2021年12月29日,國辦發布了《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要求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將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最急需的納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等37項信息納入共享范圍,打破“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
2022年政策利好仍將持續釋放,包括繼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安排中小企業紓困資金等。2022年5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門共同印發了《關于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年)的通知》,提出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舉措。計劃到2025年,引導大企業打造一批大中小企業融通典型模式;激發涌現一批協同配套能力突出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有力支撐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
想要了解更多中小企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中小企業行業經營戰略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