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擔保是隨著商業信用、金融信用的發展需要和擔保對象的融資需求而產生的一種信用中介行為。它是擔保業務中最主要的品種之一,主要作用是為債務方提供擔保增信,向債權方提供擔保,從而履行合同或其他類資金約定的責任和義務。
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目前我國基本構建成了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省級再擔保機構、轄內融資擔保機構的三層組織體系,為中小企業和“三農”等普惠領域提供有效的信用增進服務,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融資擔保機構通過管理風險和信用,作為第三方保證人,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特別是在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融資擔保機構類型多樣,包括全國性擔保公司、信用增進公司、省級擔保公司、地市級擔保公司等。這些機構在各自的展業區域內,為不同層級的客戶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融資擔保法人機構4367家,其中國有控股機構數量2569家,民營及外資控股機構數量1798家,直接融資擔保在保余額48164億元,全行業支持小微企業、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擔保業務占在保余額比例超過50%。
融資擔保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一方面,由于擔保業務涉及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多種風險因素,機構需要具備較強的風險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提供專業的擔保服務,機構也能獲得較高的收益。
自《擔保法》頒布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關融資擔保的政策法規,如《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融資擔保公司管理條例》、《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等,為融資擔保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加快出臺立法,有望為類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帶來更好的便利和更明確的政策依據。
政府性融資擔保具有“增信、分險、中介”功能,是撬動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切實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堅持準公共定位,彌補市場不足,為缺信息、缺信用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提供增信,著力解決其融資難、融資貴甚至融不到資的問題。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融資擔保有關工作,將發展融資擔保作為緩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手段和關鍵環節。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政策環境等因素的差異,融資擔保行業在區域間的發展存在不均衡現象。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融資擔保機構數量多、規模大、業務創新能力強;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融資擔保機構則相對較弱。
今年1-7月,安徽著力激發政府性融資擔保行業的“先發優勢”,累計撥付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省級資金7.39億元,支持省擔保集團、省農擔公司新增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1017億元,業務規模位列全國第二,服務小微、三農等經營主體6.61萬戶。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融資擔保行業市場經營管理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未來,隨著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視,預計將有更多政策出臺,支持融資擔保行業的發展。這些政策將進一步明確融資擔保機構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推動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融資擔保機構將不斷探索新的業務模式,以滿足市場需求。例如,通過引入“第四方”參與人、開展聯合擔保等方式,降低業務集中度,分散風險。同時,也將積極開展綠色金融、鄉村振興等領域的擔保業務,拓展新的增長點。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融資擔保行業市場經營管理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