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省醫療保障局網站消息,河南將于9月1日起,將“取卵術”“胚胎培養”“胚胎移植”等8項國家確定的輔助生殖醫保準入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在此基礎上,河南省還將“胚胎培養-囊胚培養”“胚胎移植—凍融胚胎(囊胚)解凍”“陰道(宮頸)內人工授精”“顯微鏡下切開取精術(加收)”等4項拓展加收項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醫保報銷比例方面,河南規定不設起付線,全省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首自付比例統一確定為10%,扣除先行自付部分后,統籌基金分別按70%和60%支付,支付額度計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近年來,中國在輔助生殖領域盡管起步較晚,但已取得了顯著進展,無論是周期數量還是技術水平,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未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提升空間主要集中在完善服務體系的建設上。
全球范圍內,已有約500萬嬰兒通過默克提供的輔助生殖解決方案順利誕生,這一數量幾乎占到了全球“輔助生殖”嬰兒的一半。默克不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藥物及妊娠支持治療藥物方面提供支持,還與行業伙伴積極探索創新的數字解決方案,為全球范圍內受生育難題困擾的人群及其家庭提供堅實的幫助。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已攀升至約12%-18%,輔助生殖領域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默克中國醫藥健康業務總經理張巍自2022年7月1日上任以來,成為默克中國歷史上首位本土掌門人。默克在中國的發展已有91年歷史,在醫藥健康領域,默克主要關注心血管、代謝及內分泌、輔助生殖、腫瘤及神經免疫四大疾病領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人類輔助生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不孕不育患者數量的增加是推動輔助生殖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據統計,我國不孕癥發病率已從2007年的12%上升到2020年的18%,全國約有超過3300萬對夫妻面臨不孕不育的問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晚婚晚育趨勢的增強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的影響,我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呈現上升趨勢,進一步推動了輔助生殖市場的增長。
輔助生殖行業的技術創新不斷加快,尤其是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PGD/PGS)的應用日益廣泛,使得遺傳病的篩查和診斷更加準確。干細胞技術在生殖醫學領域的應用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為治療不孕不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應用也為輔助生殖行業的精準化和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有力支持。輔助生殖技術的成功率逐年提高。雖然全球輔助生殖活產率不足40%,但我國部分先進醫療機構已經取得了較高的成功率。
近年來,中國輔助生殖行業在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顯著進展。2022年12月,默克支持北京醫保局指導的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創新保障,將輔助生殖的產品納入患者權益范圍。2023年,北京進一步將16項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其他地區如廣西、甘肅、內蒙古等地也相繼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這些舉措極大地減輕了有生育需求但經濟困難家庭的負擔。
多地政府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例如,海南省、安徽省等地已經出臺相關政策,將部分輔助生殖類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這一舉措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還提高了輔助生殖技術的可及性。國家醫保局印發了《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將各地原本五花八門的輔助生殖類項目分類整合為12項,規范了行業治療服務項目和價格。
盡管中國在輔助生殖領域取得了快速進展,但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張巍指出,中國未來可能更多的提升空間在于整個服務體系的建設。首先,患者應從健康教育開始,尋求正規醫院的幫助,避免迷信偏方。同時,需要建立和完善輔助生殖轉診規范和標準體系,確保患者盡早接受正規治療。其次,提升服務“軟實力”也是關鍵,確保患者在較長的治療周期內,各個層面的需求都能得到及時滿足。最后,解決地區間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也是未來的重點,特別是將更多資源配置到西部地區。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人類輔助生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