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服務熱線
400-856-5388
資訊 / 產業

2024年汽車自動駕駛行業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未來發展趨勢與前景分析

汽車自動駕駛企業當前如何做出正確的投資規劃和戰略選擇?

  • 北京用戶提問:市場競爭激烈,外來強手加大布局,國內主題公園如何突圍?
  • 上海用戶提問: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船舶制造企業的機
  • 江蘇用戶提問:研發水平落后,低端產品比例大,醫藥企業如何實現轉型?
  • 廣東用戶提問: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新路徑在哪?該如何去制定長遠規劃?
  • 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 浙江用戶提問: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出,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最佳機遇?
  • 湖北用戶提問:汽車工業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戶提問:稀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么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費提問專家
汽車自動駕駛行業是交通出行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它利用傳感器、控制器等設備實現車輛的自主駕駛,無需人工直接干預。該行業產業鏈涵蓋上游硬件供應商(如傳感器、芯片制造商)、中游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平臺提供商,以及下游整車制造商等多個環節。隨著技術的不斷

汽車自動駕駛行業是交通出行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它利用傳感器、控制器等設備實現車輛的自主駕駛,無需人工直接干預。該行業產業鏈涵蓋上游硬件供應商(如傳感器、芯片制造商)、中游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平臺提供商,以及下游整車制造商等多個環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支持的加強,自動駕駛行業正逐步從輔助駕駛向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過渡,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同時,跨界合作與生態構建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各方參與者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一、汽車自動駕駛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技術進展

技術等級與應用:根據國家標準《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自動駕駛技術被劃分為0級至5級六個等級,其中L3至L5級為自動駕駛。目前,我國自動駕駛應用主要以L1和L2為主,并逐漸向L3、L4級邁進。特斯拉等企業在L4級自動駕駛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特斯拉的FSD V12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模型實現了從感知到控制的無縫連接,極大地提升了自動駕駛的效率和安全性。國內企業如華為、小鵬、商湯科技等也紛紛推出了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車型。

核心技術:自動駕駛技術依賴于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精度地圖和定位技術等前沿科技的突破。這些技術的不斷進步顯著提高了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能力和決策準確性。例如,智能駕駛芯片的算力已從最初的0.256TOPS增長到當前的200TOPS,硬件性能的提升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市場規模

近年來,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汽車自動駕駛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7-2022年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由681億元增至289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3.6%。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832億元。這表明自動駕駛技術正逐步走向商業化,并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3、競爭格局

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行業的競爭主體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派系:

傳統汽車制造商:如豐田、大眾、通用、福特等,這些企業憑借豐富的汽車制造經驗和技術積累,在硬件集成和車輛改造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他們通過自主研發或與科技公司合作,不斷提升自動駕駛技術的水平。

科技巨頭:包括谷歌(Waymo)、百度、特斯拉等,這些公司以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處理能力和強大的算法優化能力著稱。他們在軟件開發、算法優化以及自動駕駛系統的整體集成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初創公司:如AutoX、小馬智行、蘑菇車聯、文遠知行等,這些公司通常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某一領域或特定應用場景,通過創新和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行業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尚未形成絕對的龍頭企業。不同派系的企業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內展開激烈競爭,同時也在尋求跨領域合作以擴大市場份額。

4、政策支持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例如,《中國制造2025》戰略明確提出要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也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進行了規劃。此外,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還印發了《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為自動駕駛汽車在運輸服務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導。

5、商業化應用

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正在加速推進。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無人小巴、無人駕駛貨車等商業運營模式已經初步形成,并在多個城市進行試點運營。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這些商業應用模式將逐步擴大規模,實現盈利。同時,自動駕駛技術還將在物流運輸、公共交通、農業機械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相關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二、汽車自動駕駛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1、主要競爭派系

汽車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主體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派系:

傳統汽車制造商:如豐田、大眾、通用、福特等。這些企業憑借豐富的汽車制造經驗和技術積累,在硬件集成和車輛改造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他們通過自主研發或與科技公司合作,不斷提升自動駕駛技術的水平。傳統汽車制造商通常采用漸進式路線,從輔助駕駛功能入手,逐步向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過渡。

科技巨頭:包括谷歌(Waymo)、百度、特斯拉等。這些公司以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處理能力和強大的算法優化能力著稱。他們在軟件開發、算法優化以及自動駕駛系統的整體集成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例如,特斯拉的FSD V12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模型實現了從感知到控制的無縫連接,極大地提升了自動駕駛的效率和安全性。

初創公司:如AutoX、小馬智行、蘑菇車聯、文遠知行等。這些公司通常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某一領域或特定應用場景,通過創新和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初創公司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表現出色,逐漸成為行業中的重要力量。

2、市場集中度與競爭格局

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行業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尚未形成絕對的龍頭企業。不同派系的企業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內展開激烈競爭,同時也在尋求跨領域合作以擴大市場份額。例如,傳統汽車制造商與科技巨頭的合作日益緊密,雙方通過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和應用。

3、地域分布與政策支持

從地域分布來看,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其中,北美市場(尤其是美國)是全球自動駕駛技術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擁有眾多領先的科技公司和傳統汽車制造商。歐洲市場則在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表現突出。亞太地區則以中國為代表,憑借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政府的積極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行業正快速發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例如,《中國制造2025》戰略明確提出要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也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進行了規劃。此外,交通運輸部還發布了相關政策文件,為自動駕駛汽車在運輸服務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導。

三、汽車自動駕駛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前景分析

1、技術發展趨勢

技術等級與應用提升

根據國家標準《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自動駕駛技術被劃分為0級至5級六個等級,其中L3至L5級為自動駕駛。目前,我國自動駕駛應用主要以L1和L2為主,并逐漸向L3、L4級邁進。特斯拉等企業在L4級自動駕駛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特斯拉的FSD V12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模型實現了從感知到控制的無縫連接,極大地提升了自動駕駛的效率和安全性。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能力、決策準確性和執行效率將得到顯著提升。例如,深度學習模型和大模型Transformers的應用,使得自動駕駛系統能夠更快速、更準確地處理復雜場景中的信息。

關鍵技術的突破與融合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依賴于多項前沿科技的突破與融合,包括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精度地圖和定位技術等。這些技術的不斷進步將顯著提高自動駕駛系統的性能。

特別是激光雷達的固態化、小型化和低成本化趨勢,將使其在高級別自動駕駛中不可或缺。同時,智能駕駛芯片的算力也在不斷提升,從最初的0.256TOPS增長到當前的數百TOPS,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云技術和車聯網的融合

5G通訊技術的普及,使得車輛能夠通過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技術與智慧城市及外界環境進行實時交互。這種技術融合將大大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例如,通過V2I(車輛與基礎設施)、V2V(車輛與車輛)、V2P(車輛與行人)和V2N(車輛與網絡)的實時信息交換,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實現更高效的路徑規劃、事故預警和交通管理。

2、商業化應用趨勢

商業模式的多樣化

目前,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無人小巴、無人駕駛貨車等商業運營模式已經初步形成,并在多個城市進行試點運營。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這些商業應用模式將逐步擴大規模,實現盈利。

例如,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蘿卜快跑已在武漢運行,而上海浦東也很快進入試點。這些試點項目的成功將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提供寶貴經驗。

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據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17-2022年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由681億元增至289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3.6%。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832億元。這表明自動駕駛技術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業價值。

3、政策與法規支持

政策推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例如,《中國制造2025》戰略明確提出要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也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進行了規劃。

交通運輸部還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為自動駕駛汽車在運輸服務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導。

法規完善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相關法規和標準也在逐步完善。各國政府正在加快制定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認證和上路標準,以確保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和合規性。同時,政府還積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自動駕駛汽車的應用提供有力支持。

4、發展前景展望

技術成熟與普及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商業化應用的加速推進,自動駕駛技術將逐漸成熟并普及到更多領域。未來,L4和L5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將逐步進入市場,成為交通出行的重要選擇。

產業鏈協同發展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將促進汽車制造、通信、電子、軟件等多個行業的協同發展。相關企業將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

智慧城市與智能交通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通過車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交通信息的實時共享和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交通運行效率和安全性。

欲了解自動駕駛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汽車自動駕駛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


相關深度報告REPORTS

2024-2029年中國汽車自動駕駛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

汽車自動駕駛是一種無需人工直接干預,依靠車載傳感器、控制器等裝置實現車輛駕駛功能的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應用于各種類型的車輛,包括轎車、卡車等。通過自動駕駛技術,車輛可以在不同道路和交...

查看詳情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中研網只提供資料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有關信息或問題有深入需求的客戶,歡迎聯系400-086-5388咨詢專項研究服務)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pay@chinairn.com
標簽:
62
相關閱讀 更多相關 >
產業規劃 特色小鎮 園區規劃 產業地產 可研報告 商業計劃 研究報告 IPO咨詢
延伸閱讀 更多行業報告 >
推薦閱讀 更多推薦 >

智能音響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市場正在經歷調整期 但整體趨勢依然向好

智能音響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智能音響作為智能家居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連接數字...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調查及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即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2...

民航客運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分析 預計2024年民航旅客運輸量達7億人次

民航市場步入暑運高峰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8月13日宣布,截至8月12日,大興機場2024年累計保障進出港旅客3008.98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1.85...

4k電視行業分析報告 4k電視行業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

4k電視行業分析報告 4k電視行業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高清畫質已成為消費者選擇電視產品的核心標準之一。4K電視作為超高清視覺體驗的代表,其...

睡眠呼吸機行業分析報告 2024睡眠呼吸機行業現狀及前景趨勢

睡眠呼吸機行業分析報告 2024睡眠呼吸機行業現狀及前景趨勢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

養老護理市場需求調研2024:專業化、精細化人才缺口大

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占比21.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7億、占比15.4%,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隨著人...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投融快訊
中研普華集團 聯系方式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誠聘英才 企業客戶 意見反饋 報告索引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4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18008601號-1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