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行業,即文化創意產品行業,是一個融合了創意、文化、科技與市場等多個維度的綜合性產業。它指的是通過創意人的才智、技藝和靈感,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和文化用品進行創新和提升,進而利用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創造出高附加值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具有市場價值,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創意價值的產品化體現。
中國文創產品市場規模也在穩步上漲。2023年,中國文創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163.8億美元,同比增長13.09%。這一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顯示出中國文創產品市場的強勁發展勢頭。
中國文創產品市場規模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從2020年的10.67%增長至2023年的11.56%,顯示出中國在全球文創產品市場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新場景、新業態、新體驗激發了人們更強的出游意愿,“國潮”成為旅游市場亮點。從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到新奇有趣的文化體驗,各地緊跟文旅消費需求升級趨勢,活化利用傳統文化資源,融合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更加豐富、多元的文旅體驗。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我國傳統文化類景區數量持續增多,由2012年的2064個增加到2023年的4000余個,年均增長8%。浙江良渚遺址、四川三星堆遺址等景區游人如織。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展示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成為游客喜愛的旅游目的地。
利津剪紙、黃河口草秸畫惟妙惟肖,老揚琴、呂劇曲韻悠揚……在山東東營市利津縣老街長巷“黃河大集”,人文氣息濃郁,吸引了眾多游客。黃河文旅資源豐富,以沿黃文化體驗旅游廊道為軸,山東沿黃、沿海各地的文旅資源正逐漸串珠成鏈,“沿著黃河遇見海”成為一張新名片,也為更多“國潮”產品提供了創新之源。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文創產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國潮”文創不僅有文化味,而且更有科技感。隨著云計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文化和旅游業的創新插上技術的“翅膀”,催生出更多新供給。在山西平遙,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帶著觀眾步入多重空間,在互動觀演中感受晉商文化;在江蘇揚州,游客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5G體驗中,一鏡穿越17座運河城市;在陜西西安,人們走進大唐不夜城主題街區,沉浸式領略大唐風華……
充滿“國潮”元素的沉浸式文旅,為文旅市場發展注入新動能。據中國文娛協會智慧旅游沉浸式專委會測算,今年“五一”假期,42家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實現消費總額超過2.2億元,吸引消費者超430萬人次,成為文化和旅游消費的熱門打卡地。
當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傳統文化創意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新興的文化創意業態層出不窮,相應的文化創意產業問題應運而生。中國文創產品在品質和設計上在近幾年得到顯著提升,與國際品牌的距離逐漸拉近,這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居民收入提升、市場需求釋放、技術進步、文化自信、國貨崛起等因素。
綜上所述,文創產品行業的投資風險是多方面的,需要企業從市場、版權、資金、人才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和應對。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企業可以加強市場調研和預測,提高產品的創新性和差異化程度;加強版權保護意識,積極維護自身權益;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資金成本;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團隊的整體素質;關注政策動態,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及加強跨界合作管理,確保合作順利進行。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文創產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