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是國際經濟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促進了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同時也為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和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564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340億美元,升幅為1.06%。
7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我國外匯市場已具備即期、遠期、掉期、期權等國際成熟產品體系。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可交易貨幣擴大至29種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銀行柜臺外匯市場的掛牌貨幣超過40種,基本涵蓋了我國跨境收支的結算貨幣,可滿足企業等經營主體跨境投融資產生的匯兌和匯率避險需求。
隨著我國外貿多元化發展以及出口結構的持續優化,我國對外貿易韌性不斷增強,貨物貿易繼續發揮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盤作用。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6.1%。其中,出口12.13萬億元,增長6.9%;進口9.04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3.09萬億元,擴大12%。
按美元計價,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98萬億美元,增長2.9%。其中,出口1.71萬億美元,增長3.6%;進口1.27萬億美元,增長2%;貿易順差4350億美元,擴大8.6%。隨著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外匯市場將繼續擴大開放,推動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
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越來越廣泛,涵蓋了銀行、財務公司、證券基金類公司、企業集團等各類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通過與具備資格銀行合作開展遠期結售匯業務、外匯掉期和貨幣掉期業務,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外匯避險服務。此外,外匯市場的對外開放也在有序推進,更多境外機構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參與中國外匯市場的交易。
銀行間外匯市場已形成境內外各類機構并存、境內銀行為主的格局。截至2023年10月末,參與機構總計791家,其中銀行674家、財務公司107家、證券基金類公司8家、企業集團2家。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外匯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有利于通過外部競爭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穩妥有序推進我國資本項目開放,便利市場參與主體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目前,跨境直接投資已實現基本可兌換,跨境融資項下全口徑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基本建立并不斷完善,跨境證券投資由渠道式開放逐步走向制度型開放。
外匯行業未來市場展望
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外匯市場的監管也將更加嚴格和規范。加強市場監測和風險評估,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同時,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維護全球外匯市場的穩定和安全。
展望未來外儲規模變化,業內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整體放緩,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際金融市場維持高波動態勢。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報告重點分析了外匯前十大企業的研發、產銷、戰略、經營狀況等。報告還對外匯市場風險進行了預測,為外匯生產廠家、流通企業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和可借鑒的操作模式,對欲在外匯行業從事資本運作的經濟實體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中國外匯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有重要參考價值。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外匯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