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欺詐是指利用保險合同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主要包括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程度,騙取保險金;故意造成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行為等。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公開的一組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順義法院審理機動車保險詐騙案26件,涉案人員52人。從詐騙手段來看,偽造或故意制造保險事故騙取保險理賠款占比約88%,發生事故后找人頂包騙保占比約12%。
反保險欺詐迎新規
近年來,保險欺詐團伙化、職業化、跨地區、跨機構案件漸趨增多。近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反保險欺詐工作辦法》(簡稱《辦法》)。
針對保險機構欺詐風險管理,《辦法》明確了保險機構反欺詐職責任務,規范了組織架構、內部控制、風險識別與處置、信息系統和數據管理、宣傳教育等內容。新增保險機構定期開展欺詐風險管理體系評價并向監管部門報告要求;新增政策性保險欺詐風險管理的特別要求;新增強化核保端和理賠端風險信息核驗要求,要提升理賠質效,不得拖延理賠、無理拒賠。
金融反欺詐是指在金融交易中,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和規范操作,預防和打擊各種非法的、具有欺詐性質的金融行為。這些行為包括但不限于信用卡欺詐、身份盜竊、保險欺詐、洗錢等,它們嚴重威脅著消費者、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利益,以及金融市場的公平和穩定。
在現代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欺詐呈現出數字化、專業化、系統化和隱蔽化的特點,對金融體系和消費者構成嚴重威脅。金融反欺詐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包括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等。這些機構通過合作與競爭,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金融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必須圍繞強監管嚴監管,堅決做到“長牙帶刺”,持續提升監管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以涉金融領域“代理維權”問題為例,法律法規的完善和金融監管的加強,將對涉嫌違法違規的“代理維權”行為形成有力震懾。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金融反欺詐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反欺詐行業得以利用這些技術提升風險識別、監控和應對的能力,實現了更高效、更精準的反欺詐服務。金融機構與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日益緊密。監管機構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反欺詐工作;金融機構則通過積極落實監管要求,提升自身反欺詐能力。同時,金融機構之間也加強了信息共享和協作,共同應對跨機構、跨地區的欺詐行為。
未來,金融反欺詐行業將更加注重技術的融合與創新。例如,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有機結合,構建更加高效、精準、安全的反欺詐體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報告利用中研普華長期對金融反欺詐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同時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采用與國際同步的科學分析模型,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金融反欺詐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金融反欺詐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