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強化反保險欺詐工作
4月11日,為防范化解保險欺詐風險,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推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起草了《反保險欺詐工作辦法(征求意見稿)》,強調頂層設計,加強統籌;突出反欺詐工作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強化科技賦能和大數據應用,推動大數據反欺詐工作新模式。
《辦法》明確反欺詐工作目標是建立“監管引領、機構為主、行業聯防、各方協同”四位一體的工作體系,反欺詐體制機制基本健全,欺詐違法犯罪勢頭有效遏制,行業欺詐風險防范化解能力顯著提升,消費者反欺詐意識明顯增強。金融監管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應定期對保險機構欺詐風險管理體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和評價,對相關行業組織反欺詐工作進行指導。保險機構定期開展欺詐風險管理體系評價并向監管部門報告要求,強化核保端和理賠端風險信息核驗要求,要提升理賠質效,不得拖延理賠、無理拒賠。
保險欺詐,是指利用保險合同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主要包括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程度,騙取保險金;故意造成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行為等。
近年來,保險欺詐團伙化、職業化、跨地區、跨機構案件漸趨增多。這一情況引起金融管理部門的關注。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新的工作辦法將搭建“監管引領、機構為主、行業聯防、各方協同”的反欺詐工作框架,充分發揮保險公司主體責任和行業組織統籌協調作用,加強與公安司法機關行刑銜接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執法協作,加強反欺詐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反欺詐意識,建設行業內外協同推進的反欺詐工作模式。
金融行業作為一個和數據要素緊密結合的行業,在支持數字經濟發展中,更是要始終堅持“創新發展與風險防控并重”的原則,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因此金融機構應著力破解金融風險早期預警難、穿透識別難、防控覆蓋難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金融反欺詐行業現狀分析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對風險管理技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必須根據業務流程做到全面風險管理。其中,欺詐風險管理是最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當前消費金融及信用卡詐騙犯罪位居金融犯罪第一位,市面上不乏存在專業的針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詐騙、套現組織,如通過盜用、冒用他人的賬戶來騙取貸款。
金融反欺詐是指借助技術手段、改善業務流程等方式,檢測、識別并處理欺詐行為,以預防和減少金融欺詐的發生。傳統反欺詐手段維度單一、效率低下、范圍受限,難以應對新型的欺詐手段,未來數字金融反欺詐之路應各方聯合,從數據、技術和機制三個方面均衡發力。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金融反欺詐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在目前的金融反欺詐市場上,大體上形成了三類反欺詐公司:一類是互聯網巨頭,包括百度金融推出的“磐石”反欺詐、螞蟻金服“蟻盾”風險評分等;一類是大型金融機構,比如前海征信的“好信盔甲”反欺詐系統;一類是同盾科技這類的反欺詐創業公司。
金融反欺詐行業趨勢分析
目前AI技術發展迅猛,但是在落地時遇到不小阻力,AI技術落地也存在合規、監管、利益問題,而電信反欺詐可以在其中發揮核心基礎作用。特別是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存量市場中視頻、音頻、文本數據為基礎的識別要求集成隱私保護功能。
人工智能的發展成果在互聯網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推崇和應用,各大巨頭紛紛借助AI打造個性化、精細化的服務, 加速擴張生態領域。反欺詐技術已逐步演進到以AI為主的智能反欺詐階段,基于人工智能的反欺詐解決方案可通過減少響應時間、識別威脅、改進檢測技術來打擊網絡欺詐,從推薦系統到實時風控,模型服務計算引擎在風控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技術的革新下,金融的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對公共安全和社會治理也提出了諸多新問題,如何有效管控這些新模式、新業態,使其朝著正確的軌道穩步前進,是擺在行業和監管部門面前的共同難題。近年來,數字金融行業呈現出涵蓋廣、多元化、增長迅速的特點。與此同時,也有部分欺詐者利用技術、監管和公眾意識等方面的不完善,演繹著千變萬化、層出不窮的欺詐行為。令人欣慰的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反欺詐技術的升級、改造和優化,更促使監管部門更多關注數字金融行業的合規發展。
報告對中國金融反欺詐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金融反欺詐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金融反欺詐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金融反欺詐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