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行業通常指的是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薯類五大作物以外的糧豆作物為主要原料,進行種植、加工、銷售等經濟活動的行業。近年來,雜糧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的核心力量。
近年來,我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從主體數量看,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有家庭農場393.4萬個、農民合作社208.6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107萬個,分別是2018年的6.11倍、1.10倍和2.89倍。近半數家庭農場從事糧食種植生產,糧食生產類專業合作社占比超四分之一。
從經營規模看,2022年全國家庭農場經營土地總面積6.98億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63億畝,同比增長17.1%,占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的17.6%,平均每個種糧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148.8畝,同比增長2.6%;全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總面積19.7億畝次,按綜合托管系數計算經營土地面積約5.06億畝,托管服務率達24.8%。
從產品供給看,2021年僅家庭農場糧食產量就超過1.3億噸,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在糧食主產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糧保供作用更加明顯。例如,山東省肥城市153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麥播種面積近28萬畝,產量占到全市小麥產量的60%以上;汶上縣9成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小麥、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種植,生產了全縣80%的小麥、70%的玉米和接近100%的大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要素配置高,帶動農業產業“質量、效率”雙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高配置下,生產經營質量和效益得到充分提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雜糧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隨著雜糧消費日趨家常化,不僅日常食用雜糧的人群在擴大,還有更多家常品類在與新品雜糧、混搭版雜糧、便捷雜糧包的競爭中重新受到青睞,奪回了市場C位。隨著雜糧消費進入常態化,終端消費也將更加細致,2023年中國五谷雜糧行業市場規模達922.95億元。整體來說,我國雜糧的產量相對主糧比較少,只能在特定的區域種植,2023年我國玉米、大豆、其他豆類、薯類產量分別為28884萬噸、2084萬噸、326.1萬噸、3014萬噸。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門全力以赴攻難關、破難題,保持了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勢頭,“三農”基本盤進一步夯實,為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2023年農村電商蓬勃發展,全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49萬億元。在產業帶動、就業拉動下,我國五谷雜糧行業作為食品一次銷售規模保持增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雜糧作為一種富含營養、低熱量、高纖維的食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特別是紅豆汁、綠豆汁、芝麻汁、紫薯汁、核桃露等粗糧飲料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雜糧市場的增長。
雜糧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由于農村人口外流和農田面積縮減,雜糧的生產數量可能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技術落后和不規范種植、收割、儲存、加工等環節也可能影響雜糧的質量。此外,市場競爭激烈,需要雜糧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應對挑戰。
預計未來幾年,雜糧行業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根據歷史數據和市場趨勢分析,雜糧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較高水平。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斷增加,雜糧產品的市場需求將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的雜糧米、雜糧面等產品外,還將涌現出更多創新性的雜糧食品和飲品。
綜上所述,雜糧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向好,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市場需求將更加多元化。在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的推動下,雜糧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8年中國雜糧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