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線上銷售已成為連鎖書店的重要增長點。通過電商平臺和自建網上書店,連鎖書店能夠突破地域限制,擴大銷售范圍,提升品牌影響力。同時,線下實體店也在積極轉型升級,通過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體驗,吸引更多消費者光顧。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將有助于提升連鎖書店的整體競爭力。
北京實體書店超過2100家、萬人擁有書店超過0.94個、“一區一書城”成為各區標配……作為文化之都,書香早已散布在京城的各個角落。然而一提起開書店,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盈利問題。
事實上,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為871億元,較2021年同比下降了11.77%,實體店零售形勢依然嚴峻,在網上書店和電子出版發展迅猛的浪潮中,連鎖書店探尋自我救贖的發展策略。
從最初的搭售咖啡、文創產品,到創建獨立品牌,自持渠道,再到布局輕資產,涉足會展、培訓服務,連鎖書店的想象空間早已超越了消費者可見的實體店面,逐漸開拓了空間美學、時尚消費等領域,在挑戰之下轉型、生長。
目前,中研普華網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連鎖書店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調研分析
2016年,伴隨著實體書店相關扶持政策的頒布,一系列資本涌入書店業,民營書店進入了“繁榮期”。在此后的三年內,大型連鎖書店不斷涌現,各種“跨界聯姻”不斷出現,“書店+”模式進入業界視野,“百家分店”“營收數億”不再是神話,而是正在上演的事實。“知名書店品牌”相繼拓展經營版圖,一個又一個新生獨立書店品牌出現,等待資本向它們伸出橄欖枝。如果說這些歷程象征著民營書店在上一個10年走過的上升曲線,那么從疫情開始,民營書店再次來到了生存的“轉折年份”。
“相比于電商而言,實體書店往往不具備價格競爭優勢。” 以精致的空間設計和獨家的原版書銷售為外界所知的PAGEONE,今年以來,經營數據已經恢復至2019年的80%-90%。PAGEONE市場部經理劉迪指出,和線上相比,線下需要圍繞差異化的服務做文章。讀者在網上購書,其實是帶有目的性和選擇性的,是一種按需購物。而書店購書則是一種無選擇性的消費,更重視“逛”的過程中的體驗感。
“包括空間設計、文化活動、主題展覽,PAGEONE在運營、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個大型綜合的圖書賣場,而是一個文化空間。結合連鎖門店地理位置、所在商業區特征、客群畫像的不同,PAGEONE以裝潢和選品的差異在各個門店營造不同的閱讀氛圍,進而帶動讀者產生相應的消費行為和體驗。
短視頻渠道強勢崛起,很多業內人士都把實體書店的不景氣歸咎于此,但在程永輝看來,“現在和實體書店‘對抗’的根本不是線上渠道,而是出版社。”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此前在先鋒書店27周年店慶的紀念文章中也有相似的觀點——“現在實體書店的最大對手已經成了出版社”。程永輝說,之外書店圖書業務產生的利潤正在不斷縮水,目前已經減少到30%左右。連他自己都覺得店里的新書價格實在太高。之外書店之所以還能保住一部分紙質書銷售,關鍵在于商場周末的客流帶來的轉化,“還可以吸引不是特別專業的讀者”。
無論是降低經營成本,還是謀求更低的折扣,都還只是實體書店打的“防御戰”。要想維持運轉,在守住自身的經營底線之外,還得向外拓展增量。
“書店在面對生存壓力時,首先需要面向市場、面向客戶,明確自身對于讀者與城市的價值。”建投書局的定位是城市文化空間,但除了將文化空間運營保持在良性運行軌道之外,也面向企業、面向讀者進行文化顧問服務業務。除了大眾意義上的書店,建投書局也是文化服務商。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連鎖書店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