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發展報告2024》,對我國59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港口經濟是指以港口為中心、港口城市為載體,依托和利用港口的各類產業的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
報告顯示,當前我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呈現“一核、兩區、多片”空間格局,形成了以上海、蘇州等城市群為“一核”引領,以長三角區域和珠三角區域為“兩區”協同發展,以環渤海區域、東南沿海區域、西南沿海區域“多片”共同發展的空間格局。
在全球范圍內,超八成的國際貿易通過海上運輸實現,海運是中國外貿的“大動脈”。《中國港口運行分析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在外貿需求回暖、全球貿易體系重塑等因素推動下,中國外貿海運規模增長較快,全國沿海港口外貿吞吐量達49.6億噸,同比增長9.6%。
貨物是流淌在“大動脈”中的血液。從貨物種類來看,集裝箱、煤炭、金屬礦石、礦建材料和石油及制品是中國沿海港口的五大主要貨類。2023年,上述貨物吞吐量占沿海港口總吞吐量的84%。其中,進口煤炭、進口原油吞吐量快速增長,進口鐵礦石吞吐量維持高位。
值得關注的是,長三角區域海港城市港口經濟增加值占到全國海港城市的44.7%,是我國沿海地區港口經濟最發達的區域。
此外,去年海港城市一產、二產、三產中港口經濟的占比分別達到了15%、22%和8%,體現出港口對一產、二產的顯著支撐作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港口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目前,中國沿海港口已形成了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體,其中包括18家上市公司。
自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隨著進出口貿易需求的迅速增加,港口貨物吞吐量實現了高速增長。2003年,《港口法》的頒布實施以及國家港口管理權限的下放,進一步促進了港口行業的發展。2006年,《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的出臺,標志著中國開啟了新一輪港口建設的高潮。
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沖擊以及國外對中國物資需求的增長和運輸不均衡加劇對港口作業效率的提升要求,中國港口建設投資恢復正增長。目前,沿海港口建設投資逐步轉向區域性及結構性補短板,同時綠色智慧港口建設投資得到進一步加大,展示了中國港口行業向著更高效、環保、智能的方向發展的堅定步伐。
港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向世界展現著我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報告認為,目前我國港口經濟主要類型還是以基礎性傳統產業為主,面臨科技含量較低、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產業鏈較短、集群化發展較少等現狀。
報告顯示,未來,我國需要聚焦新質生產力,以港口為戰略資源,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謀劃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產業,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港口經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港口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