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發展,使得“指尖銀行”成為不少銀行客戶辦理業務的首選。作為拓客的一線陣地,銀行線下網點近幾年呈現縮減態勢。
客戶行為的變遷正促使銀行在網點設置上作出改變,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數量縮減。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便有超過1100家商業銀行支行、營業所、分理處等機構結業退出。支行網點被裁撤或合并的背后,是銀行對收益與成本的平衡考量,對經營成本的敏感度提升。
存量市場下愈加激烈的同業競爭推動了銀行對于數字化經營變革的需求,各商業銀行開始越來越重視用戶數據深度挖掘、用戶標簽系統搭建,用戶精細化、個性化、場景化運營等方面的創新。網上銀行,也被稱為網絡銀行、在線銀行或電子銀行,是各大銀行在互聯網中設立的虛擬柜臺,通過計算機、移動設備等在互聯網上開展業務的虛擬銀行。
網上銀行主要利用網絡技術,向客戶提供開戶、銷戶、查詢、對賬、轉賬(包括行內轉賬和跨行轉賬)、信貸、投資理財等一系列服務。這種服務模式極大地提高了銀行業務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時保證了交易的安全性和實時性。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2023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非柜臺渠道辦理的業務)交易筆數達4914.39億筆,同比增長9%;離柜交易總額2363.82萬億元。
2023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數字化轉型成為未來最大確定性之一。手機銀行APP作為銀行客戶服務的主渠道、產品創新的主陣地,是商業銀行進行數字化經營變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當前中國銀行業九成以上業務都已實現線上化,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手機銀行APP月活用戶數達5.1億。網上銀行作為金融服務的一種創新形式,雖然最初高度依賴電腦作為操作平臺,并對網絡環境安全提出了高標準要求,其操作流程也一度較為復雜,但近年來其角色已悄然轉變。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消費者習慣的變化,網上銀行逐漸從傳統金融業務辦理的核心渠道轉變為一種輔助性工具,其服務重心也逐步傾向于滿足對公業務的需求,而零售用戶的使用比例則呈現下降趨勢。
據統計,個人網上手機銀行用戶的使用比例達到了60.0%,盡管這一數字仍表明網上銀行在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地位,但與去年相比卻出現了6%的下滑。這反映出,在數字化金融日益普及的今天,用戶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而網上銀行作為其中一環,正面臨著來自其他新興金融服務平臺(如移動支付、數字貨幣等)的激烈競爭。
從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銀行APP月活用戶數量TOP50排名來看,排名首位的中國農業銀行突破MAU 2億大關,以月均2.05億MAU獨占鰲頭;同時還有同為國有六大行的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實現MAU超1億,分別以1.72億MAU和1.05億MAU位列第二、第三位。
中國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排名第四至六位,分別為8067.6萬,7242.4萬,和3861.5萬。排名第七至十位的平安口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MAU均在1400~3100萬之間。
民營銀行中,網商銀行與微眾銀行分別以244.5萬和200.3萬MAU位居第28和第32位。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網上銀行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網上銀行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智能客服系統能夠24小時為用戶提供咨詢服務,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大數據分析技術則幫助銀行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IDC預測,到2025年,超過80%的中國銀行業機構都將部署“數字人”,承擔90%的客服和理財咨詢服務。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網上銀行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