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即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并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這一制度旨在確保項目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并通過科學評估為決策者提供依據,從而達到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平衡的目的。簡言之,環評是預防和減輕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重要工具。
環評行業上下游市場分析
上游: 數據和信息收集環節是環評行業的基礎,涉及到環境監測數據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為后續的環評工作提供重要依據。
中游: 環評服務機構作為行業核心,承接、實施環評項目,并編制報告。這些機構依賴專業的技術團隊和豐富的項目經驗,確保環評工作的專業性和可靠性。同時,咨詢和評估專家也發揮關鍵作用,為項目提供獨立、客觀的意見和建議。
下游: 項目建設單位是環評工作的重要客戶,他們委托環評服務機構進行項目環評,并根據結果制定環保措施和方案。此外,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也依賴環評結果進行項目審批和監管,確保項目建設和運營符合環保要求。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環評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生態問題日漸凸顯,政府對環保問題日趨重視,近年來我國環保執法環境在不斷優化,執法力度趨于加強,執法手段日益豐富,執法能力不斷提升。我國近幾年堅持做好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在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一定成果之后,目前的關注點從大面積的污染治理逐步轉變為對殘存的污染進行整治改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國目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空氣污染與地表水污染等均有所改良,而下一步將繼續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同時穩步推進節能降碳,助力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3年9月份,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提出,提升技術能力,加強評估力量建設,創新評估服務方式等要求以提高環評服務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國家加強了環保意識的宣傳,全社會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對于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開始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找平衡。環境影響評價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23年全國共審批項目環評文件12.4萬個,同前兩年基本持平。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建立誠信檔案的編制單位共計6700余個,其中1名環評工程師的編制單位4000余個。信用平臺正常公開的注冊編制人員總數為5.1萬人,其中環評工程師1.4萬余人。
近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堅持對標改革持續優化生態環境領域營商環境實施方案》,通過深化環評制度改革、優化監管執法方式、強化對企服務保障等多方面舉措,著力為企業打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這標志著上海在環保領域的管理和服務正在向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邁進。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因此環評行業需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六項重大任務”基礎上,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未來,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和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環評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環評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