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節能服務機制,具體指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項目的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為實現節能目標向用能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包括能源審計、項目設計、項目融資、設備采購、工程施工、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節能量確認和保證等一整套的節能服務。用能單位則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潤。
這種節能投資方式允許用能單位使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降低目前的運行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合同能源管理的實質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方式,是一種市場化的節能新機制。
1、試點探索階段(1997-2006年):此階段主要以政府與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合作的“世界銀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為起點,通過在北京、遼寧、山東等省市的試點,逐步驗證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適用性和推廣價值。
2、全面推廣階段(2003年):2003年12月,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經國家民政部批準成立,標志著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進入全面推廣階段。該委員會的成立有助于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場化機制,為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政策和組織支持。
3、高速發展階段(2007年至今):隨著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和政策支持,如《節約能源法》的修訂和《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的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得到了國家層面的大力推廣。此外,國務院及相關部門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財政獎勵、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等,進一步促進了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的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合同能源管理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國家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合同能源管理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的不完全統計,截止2022年底,全國的節能服務企業數量已達到11835家,從業人員總數為88.6萬人,行業總產值高達5110億元。
2022年,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新增投資達到了1654.1億元,帶來的年節能能力為4647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了11432萬噸二氧化碳。
合同能源管理行業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的發展推動了節能技術的創新,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的節能產品制造、節能工程設計和節能咨詢評估等行業的快速發展。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合同能源管理的應用,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效益進一步提升,整個產業鏈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例如,通過智能電表、傳感器等設備,實現對能源使用情況的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為節能改造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對能源使用情況進行深度挖掘,發現節能潛力,制定更加精準的節能方案。
《“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在全球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逐漸成為節能服務領域的新興業務模式。隨著全球對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共識不斷加深,國際合作在合同能源管理領域也將不斷加強。各國政府和企業將加強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動合同能源管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合同能源管理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