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3)》顯示,2022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8320億元,同比增長約3.9%。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共享經濟標準化發展報告》指出,2023年共享經濟克服宏觀環境挑戰,持續保持增長,標準化引導共享經濟規范發展成為國際國內廣泛共識,共享經濟標準化活動對行業實踐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增強、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共享經濟標準化實踐對我國重大戰略支撐作用不斷凸顯。
“十四五”期間,我國大部分省份都提出了有關共享經濟行業的發展規劃。例如河北省提倡發展共享出行、共享租住、共享物品等共享經濟,拓展創新、生產、供應鏈等資源共享空間。發展基于數字技術的智能經濟,推動智慧銷售、無人配送以及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北京市強調深化共享經濟在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應用,創新發展服務業態,為企業開展共享用工和勞動者兼職、靈活就業提供優質服務。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報告指出,下一步,共享經濟標準化工作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加快推進共享經濟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助力國內需求釋放,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和水平,協同推動共享經濟領域制度型開放,推動共享經濟高質量發展。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閑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將資源使用權有償讓渡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通過分享他人的閑置資源創造價值。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共享經濟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在共享經濟中,閑置資源是第一要素,也是最關鍵的要素。它是資源擁有方和資源使用方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共享經濟概念下的閑置資源可以理解為:該資源原本為個人或組織自身使用,在沒有處于使用狀態或被占用的狀態時,即為閑置資源。
共享經濟的本質——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者,讓他們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對于供給方來說,通過在特定時間內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來獲得一定的金錢回報;對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擁有物品的所有權,而是通過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共享經濟浪潮,很大程度上就是瞄準了市場的相關痛點,才會引來資本的關注。在2014-2018年期間是中國共享經濟行業投融資的高峰期,在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投融資高達275起,融資規模達到2197.86億元,2018年以來,投融資規模呈下降趨勢,截止2021年底,中國共享經濟行業投融資為24起,融資規模為456.79億元。
從在國內投融資情況來看,2021年1-12月中國國內共享經濟行業在1月、11月融資各3起,在9月融資2起,7月份沒有融資事件,其它月份各融資1起。
在5G技術的背景下,共享經濟面臨技術升級階段,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等新技術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推動共享經濟平臺在運營、服務、監管等方面的全面升級。新技術在共享經濟的落地,將實現對資源運轉效率的進一步優化,為用戶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體驗。未來,隨著共享經濟行業內平臺的技術實力不斷提高,將推動行業不斷升級。
共享經濟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共享經濟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競爭分析、產品價格分析、用戶分析、替代品和互補品分析、行業主導驅動因素、行業渠道分析、行業贏利能力、行業成長性、行業償債能力、行業營運能力、共享經濟行業重點企業分析、子行業分析、區域市場分析、行業風險分析、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相關的經營、投資建議等。報告研究框架全面、嚴謹,分析內容客觀、公正、系統,真實準確地反映了我國共享經濟行業的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想要了解更多共享經濟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共享經濟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