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就是金融機構將環境評估納入流程,在投融資行為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注重綠色產業的發展。隨著人口增長、經濟快速發展以及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增加,全球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挑戰,實現綠色增長已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在各國低碳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綠色金融遂成為全球多個國家著力發展的重點之一。
2018年以來,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呈逐年增長趨勢,2021年,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1%,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位;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就達到18.07萬億元。
自2020年以來,綠色金融市場需求規模增長率預計在10%以上。特別是在2023年,中國綠色金融市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綠色貸款余額迅速增加,預計2024年初可能會迅速突破30萬億元。隨著綠色金融市場的良好發展,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加入綠色金融行業。
2023年度作為綠色公司債券主承銷商或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管理人的券商共60家,承銷(或管理)169只債券(或產品),合計金額為1726.50億元。近年來,券商尋求更多業務增長曲線,在承銷綠色債券發行量及規模方面節節攀升。數據顯示,與2022年度承銷綠色公司債券相比,券商公司、債券承銷數量和總承銷額分別增長5家、17只及9.92億元。
2024年,全球首只運用“無人機+碳衛星”認證的綠色債券由東陽市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完成發行,并由銀河證券海外子公司銀河國際證券擔任債券發行人。據了解,此次綠色債券項目由境內外行業及學術資源積極參與而得到高度重視,涉及的創新技術是利用碳衛星、無人機等人工智能更高效地對碳排放數據進行精準的披露。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綠色金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將綠色發展從理念走向了行動。根據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的定義,綠色金融是指金融業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很明顯,這里的核心指向就是以金融業促進環保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雙碳”愿景已被正式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這標志著我國的綠色發展之路已經成為我國未來數十年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之一。有統計資料表明,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所需資金投入規模為150萬億到300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我國每年需要投資3.75萬億到7.5萬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政府資金只能滿足很小一部分,而絕大部分資金需要通過金融體系利用市場資金加以彌補。在此大背景下,綠色金融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甚至可以稱之為我國金融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和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血脈。
未來,綠色金融產品將更加豐富多樣,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這些產品將覆蓋更廣泛的綠色項目,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綠色金融服務模式也將不斷創新,如開展綠色租賃、綠色保理等新興業務,為綠色項目提供更加靈活、便捷的融資支持。金融科技將在綠色金融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綠色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