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中介是指介于保險經營機構之間或保險經營機構與投保人之間,專門從事保險業務咨詢與銷售、風險管理與安排、價值衡量與評估、損失鑒定與理算等中介服務活動,并從中依法獲取傭金或手續費的單位或個人。保險中介人的主體形式多樣,主要包括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估人等。此外,其他一些專業領域的單位或個人也可以從事某些特定的保險中介服務,如保險精算師事務所、事故調查機構和律師等。
作為保險市場的從業主體之一,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的數量卻在不斷下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信息顯示,截止2023年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共有2566家,較去年減少16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并非保險中介機構數量首次出現減少。事實上,自2019年開始,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數量就開始減少,雖然每年減少的數量不多,但確實呈現逐年遞減的狀態。
具體來看,2019年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為2642家;2020年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為2640家;2021年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為2610家;2022年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為2582家;到了2023年,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僅剩2566家。
保險中介行業產業鏈上游為保險公司,包括各種類型的保險公司,如壽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等。這些公司提供各種不同種類的保險產品,例如人壽保險、汽車保險、健康保險等。保險中介通常與這些公司建立合作關系,代理它們的保險產品,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下游是保險中介行業的最終用戶,包括個人和企業。客戶購買保險產品以保護自己免受潛在的風險和損失。他們依賴于保險中介公司的專業知識和建議,以選擇最適合他們需求的保險政策。
數據是說明這一切的最好證明。2023年,明亞保險經紀實現新單保費108億元,在總保費上突破200億元;2023年,永達理達成新契約標保21.26億元,營業收入達21.95億元,13個月與25個月繼續率分別達96%和91.62%;2023年,慧擇保險總保費58億元,同比增長18%,總營收12億元,同比增長3%。
雖然當前中介市場的競爭很激烈,但保險專業中介的挑戰還未結束。2023年下半年,人身險行業開始嘗試推行“報行合一”。在2023年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抓緊啟動個人代理渠道和經紀代理渠道的“報行合一”工作。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投資咨詢報告》顯示:
過去幾十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國民收入不斷提高,居民保險消費穩步增長,中國的人口紅利為保險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保險企業大多通過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快速搶占市場實現規模擴張。據中國保監會統計數據,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由2015年24283億元提高至2022年4695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88%,年增長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從全球保險市場來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保險業市場,早在1998年,實現總保費收入7364.7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美國的保險經紀人是保險公司的主要客戶(專業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獨立代理人)并存的方式存在,保險代理人數量高達100多萬,是保險公司最主要的銷售渠道。英國作為全世界保險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基于國民較強的風險保障意識,保險市場十分成熟。1996年保險法的修訂,在日本,盡管有了保險中介的引進,但是目前的主流還是以代理人的形式存在。據統計,截至2022年全球保險中介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950億美元。
近年來,保險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尤其自保險中介市場介入到保險業以來,在進一步促進保險業發展和制約保險公司“一家獨大”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著保險中介市場在整個保險業中的發展進步。但總的來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離不開保險中介,保險中介只有不斷地在后續完善自我,提升服務質量,約束自身行為,才能更好地提升保險中介在保險業的市場地位,將中國保險業提升到新的發展高度。
目前,我國的保險中介市場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有利的市場競爭環境,專業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保險中介人員的準入門檻較低,具有金融、精算、IT和管理等專業型人才相對匱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對保險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保險中介服務行業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保險保障,并愿意為保險支付一定費用。同時,消費者對于購藥的便捷性有較高要求,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藥品的購買和配送。
想了解關于更多保險中介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投資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