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作為近些年金融領域頻繁提及的熱詞,起初由于互聯網公司的快速發展擴張,以自有平臺為核心,以線上消費場景圍筑的護城河對傳統金融機構造成的競爭壓力,引發了銀行業的場景焦慮。從其本身的內涵來看,場景一直以不同形態存在于金融領域中,并給當前開放銀行生態下的金融服務賦予了實質意義。
場景金融是指利用新型的金融科學技術,將金融活動有機嵌入到已有場景服務中,促使經濟行為高效完成。它高度關注用戶的痛點,提供解決思路,貼近消費者邏輯和視角,以快速易用的功能設置完成消費需求轉換。
場景金融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將金融活動嵌入到各種不同的場景服務中,促使支付、交易或者服務高效完成,以在場景的自然交互過程中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體驗。
場景金融行業發展歷程
在1.0時代,銀行主要聚焦于與商戶合作開展收單業務,其服務場景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個人消費,特別是商場、購物中心等綜合商業體。在這一階段,銀行主要扮演支付工具的提供者角色,不深入參與場景建設,而是將精力集中在合作商戶的拓展上。
隨著2.0時代的來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技術的迅猛發展,場景中心逐步轉移至線上渠道。銀行的場景金融模式也實現了從線下支付到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為主的線上化、移動端服務的轉變。
進入3.0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5G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使銀行的場景建設更加多元化。在智能手機深度應用的推動下,移動支付成為最廣泛的支付方式。銀行開始采用線上線下協同的服務模式,以滿足客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金融需求。
而到了4.0時代,我們迎來了技術的全面革新。除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外,云計算、5G、物聯網、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在產業場景中的應用愈發廣泛,成為推動場景金融發展的核心動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場景金融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顯示:
在國內市場環境和政策雙重推動下,我國商業銀行正積極探索構建適應經濟發展新形勢的場景金融。2022年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648.8億元,與2021年的589.3億元相比,同比增長10.1%。IDC預計,到2027年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1429.1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7.1%。
金融業作為數字化需求旺盛的數據密集型行業,已成為AIGC大模型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之一。IDC預測,到2026年,五成全球2000強企業將使用AI工具來支持產業鏈流程設計,企業運營成本將至少降低 5%。到2026年,25%的金融機構將使用生成式AI,助力金融服務在產業鏈的生產、制造、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領域深度融合。
在金融監管端,針對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新形勢,我國金融管理部門積極探索符合新事物內在發展規律、高度適配我國國情的金融科技監管路徑,全面提升監管效能,如打造包容審慎的創新監管機制,有序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并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監管框架。
當前我國活躍數據交易機構的金融場景數據產品中,以輔助性、工具類產品占比較大。比如,廣州數據交易所和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在金融場景上架的數據產品中,技術和工具產品占比均超過40%。
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和場景的不斷深化,場景金融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場景金融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