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因交通事故和生產安全事故所致創傷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腫瘤、骨結核等骨科疾病造成骨缺損或功能障礙的患者超過600萬人。
盡管骨組織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超過臨界自愈尺寸的骨缺損,骨組織無法自行愈合,使用骨修復材料進行骨移植干預是治療骨缺損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臨床上除輸血以外應用最廣泛的組織移植。
骨科植入器材是指通過手術植入人體,用于取代、修復、補充、填充或輔助治療受損傷骨骼的器材統稱。這些器材主要用于治療骨關節疾病、骨折、骨質疏松等骨科疾病,幫助患者恢復運動功能和減輕疼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骨科植入器材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骨科植入器材的種類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骨折固定器械(如鋼板、螺釘、髓內釘等)、關節置換器械(如人工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等)、脊柱植入器械(如脊柱椎間融合器、脊柱椎弓根螺釘等)等。
骨科疾病發病率與年齡相關性極高,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發生骨折、脊柱側彎、脊椎病、關節炎、關節腫瘤等骨科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從市場角度來看,當前全球骨科市場處于穩定增長當中,關節類產品占比最大。根據Statista統計數據,全球骨科器械市場規模2021年為409億美元,預計2022-2027年CAGR為6%,2027年有望達到600億美元。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中國運動人群的持續增多,關節炎、運動損傷等對于關節置換及運動醫學耗材的需求大幅增多。2023年國家成功組織了人工晶體類及運動醫學類醫用耗材的集中帶量采購,并于同年12月公布了各類產品的中選結果。這一重要舉措預計將在2024年正式實施,其深遠影響不言而喻。預計通過此次集采,創傷、脊柱、關節等骨科手術的費用將得到顯著降低,從而大幅減少人民群眾的醫療開支,有效緩解醫保支付壓力。
更為關鍵的是,此舉有望減少骨科手術中因取自體骨操作而給患者帶來的二次創傷和并發癥風險。這一改變將使高性能醫療產品,如礦化膠原人工骨修復材料等,獲得更廣泛的臨床應用,進一步促進骨科治療技術的進步,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案。
據不完全統計,骨科植入市場有超1200家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但國產企業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低價競爭,高端市場大部分被外資品牌占據。隨著國內企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品牌影響力的增強,國產化替代趨勢逐漸明顯。
新的材料、設計和制造技術不斷涌現,使得骨科植入器材在性能、耐久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例如,3D打印技術、生物可降解材料、智能植入物等技術正在逐步應用于骨科植入器材的制造中,為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的治療方案。
未來,隨著骨修復材料行業市場規模的擴大、臨床應用需求的增加、醫用高值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的深化實施,造成患者二次創傷和供區并發癥風險的臨床取自體骨將日益減少,同種異體骨來源有限且存在一定的法律和倫理問題,而進口人工骨價格普遍較高,預計國產人工骨修復材料的臨床使用數量和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提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骨科植入器材行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骨科植入器材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